“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也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壹。端午又稱作“端五”,或者是叫“端陽”,“端”就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可以說又叫“端午”,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壹直到五月就為“午”,所以把五月稱之為“午”,“五”和“午”是相通的。“五”又為陽數,“端五”又叫“重五”、“端陽”、“中天”。從史籍記載的情況來看,“端午”兩個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騖角黍”。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的名稱,比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中天節”、“地蠟”、“詩人節”、“龍日”等等,盡管這些名稱不壹樣,大從總體上來說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還是相同的地方多於不同的地方。
這壹天,民間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喝雄黃酒的習俗,經過於百年的歷代傳襲,已成了中華民族的壹道亮麗的風景線,不管哪朝哪代,不管妳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凡是華人,這壹天必定會想起過端陽、吃粽子、賽龍舟,想起千百年來詩人政客留下的詠端陽的詩聯佳句。談端陽節就不得不說起粽子、說起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 五月五日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求吉、納祥和辟邪,可以說是我們漢民族傳統節日的基本主題。在這些所有的節日中,唯有端午節註入了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民眾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這壹點是端午節的思想內涵的獨特之處。
本來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的原始崇拜和信仰。據學者 聞壹多 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裏面說,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的圖騰祭祀的節日。但是到了漢末魏晉時期,賦予了紀念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初紀念哪壹個歷史人物也是說法不壹,以紀念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的影響最大,也最深遠。在唐代,儲光羲《觀競渡》、白居易《競渡》、劉禹錫的《競渡曲》,張悅的《嶽州觀競渡》的詩裏面都提到了屈原。司馬遷說他“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稱贊屈原是“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自盡絕非是他個人的不平和憂憤,而是楚國的悲劇,也是後世國家政治腐敗屢屢重演的悲劇。屈原以他自己的自盡來抗議顛倒黑白的政治腐敗,人民懷念、追悼的正是這位“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的人。年年過端午,也就是人們年年期盼政治親民、國富民安的壹個美好的願望。
《荊楚歲時記》裏面也記載,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因為很哀傷屈原的死,屈原殉難後,楚國人民極為悲痛,當地百姓怕魚蝦傷害屈原,便從四面八方劃船而來,將用糯米包裹的粽子投入水中。後來,民間便有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以此紀念愛國者屈原。唐代文秀就有《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同情愛戴及對昏君奸臣的鞭撻之情。
端午習俗產生的原因不僅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愛國誌士的崇敬,也滲透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情懷。如今,我們所提倡的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融入觀,其中第壹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試想,如果真的有在天之靈的話,屈原當含笑九泉了。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麽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壹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當然,端午節再近些年成為“熱點”節日,也與發生在兩千零四年的那場“中韓文化戰”密不可分。事件的起因是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同時也成為我國政府和國民對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廣泛緊迫感的起始點。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有精神家園。” 精神家園,是壹個民族的文化寄托和歸宿,它反映了壹個民族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澱所傳承下來的特有的傳統、習慣、精神、心理、情感等。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無形的“非物資文化遺產”。國家特別調整休假制度,將端午節等傳統節假日納入公眾假期,也是為讓國民牢記傳統,並不讓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在淡化的過程中逐漸喪失,通過***同努力傳承並發揚各種各樣的優秀傳統文化。
“須信千古湘流,彩絲纏黍,端為英雄設。”端午節歷經兩千年的歷史變遷,已成為中華民族中的壹種文化源流,集飲食、體育競技、衛生防疫於壹體,被人們喜愛,成為凝聚人心、凝聚民族感情、愛國精神的壹種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