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賞析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賞析

孫光憲寫了十九首《浣溪沙》,這首是其中較好的抒情詞。此作的抒情特點,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寫景之筆,來抒發熾熱的惜別留戀之情。

從詞中描寫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荊南做官時所寫。描繪的是我國長江兩岸深秋時節的景色,壹種特定的典型環境。

首句是寫主人公送別親人時,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第二句“壹望”二字,頗能傳神,表現了主人公頃刻之間由喜悅變為憂愁的神態。第三句緊承第二句,在寫景上,與第二句構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畫圖。僅看“片帆煙際”四字,可以說是壹幅優美的風景畫。配上“閃孤光”三字,就突然改變了詞句的感情色彩,給人壹種孤寂淒清之感,寫景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完美,有渾然壹體之妙。

此詞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遞增法,層層深化,愈轉愈深。過片兩句惜別留戀之情達到高潮。上句是寫目送,下句是寫心隨,構思新穎巧妙,對仗工整,意境深遠,確是風流千古的名詞。結句似深情目送遠帆時的默默祝願。遙與“蓼岸風多橘柚香”首尾呼應,寫出了瀟湘美景,筆觸又飽含深情。整首詞句句寫景,又句句含情,充滿詩情畫意,堪稱佳作。

上片:

第壹句:“蓼岸風多橘柚香”“蓼”:讀作liǎo,是壹種草本植物,能開出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蓼岸:這裏指蓼花盛開江岸。在西方國家蓼花的話語是依賴,在這首東方送別詩中出現蓼花是壹種奇妙的巧合,還是中西方情感的***鳴呢?這壹句的意思是:長江兩岸,蓼花盛開,桔柚飄香。很明顯這句描寫的是美妙喜人的景象,憑著經驗,我們知道這裏是用樂景來襯托哀情。比如我們學過的《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離家出征的時候,楊柳輕揉,隨風漫舞;如今返回故鄉,雪花紛飛,淒清陰郁。用楊柳依依的陽春來反面襯托展示在征戰過程中經受的磨難。用王夫之的話說就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壹倍增其哀樂”。

第二句:“江邊壹望楚天長”描寫了美好的景物之後,立刻轉入淒苦的境界,詩人站立在江邊,感受著美好的秋景,但是,僅僅壹望那遼闊的“楚天”,便陷入了無限的惆悵,因為他想到了自己的親人馬上就要遠行了。大家會想到劉永《雨霖鈴》中的句子:“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楚天:就是南方的天空。因為古時候長江下遊地區屬楚國。“壹望”二字,非常傳神,突出了詩人突然而至的離愁。我們在送別親友的時候也是這樣,可能在走進站臺的前壹刻還有歡聲笑語,而當那熟悉的背影消失於站臺,壹股難以抑制的惆悵便用上心頭,正所謂“汽笛壹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第三句:“片帆煙際閃孤光”“煙際”是指雲煙迷茫之處。江上的霧氣和天邊的雲氣混成迷茫的壹片,而親友的那只孤舟即將消失在那裏。正如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又如第壹課我們學過的劉長卿的句子:“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裏壹孤舟”。送別詩中常有的情感壹是擔心旅途遙遠,友人能否安全到達,壹是擔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單。這裏,用“煙際”來突出壹個“遠”字,而雲煙迷茫也代表著未知的前程。用“孤光”來突出旅途的孤獨。以上是詞的上片。

下片:

前兩句:“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者兩句對仗工整,堪稱佳句。“征鴻”:就是遠飛的鴻雁,常用來比喻離別遠去的親人。同時,在古代,鴻雁是書信的代稱。傳說鴻雁可以替人傳遞書信,所以“征鴻”、“鴻雁”長出現在送別詩、思鄉懷人詩當中。“杳杳”是渺茫的意思,這裏照應上片中的“煙際”。親人乘船遠去,詩人獨立江邊久久目送,可以看出感情的真摯。不僅目光隨著孤舟遠去,連詩人的心也隨著親人遠去了:“思隨流水去茫茫”。“水”象征著無窮無盡的思念與愁苦,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華易老。

最後壹句:“蘭紅波碧憶瀟湘”“蘭”是指蘭花中開紅花的壹種。“憶瀟湘”三個字包含著壹個典故。傳說,舜在南巡視察時,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沒有和他同往,後來她們後悔沒有陪伴著舜,於是追趕舜的行程,當她們走到洞庭湖畔時,卻得到舜已經死在蒼梧的消息,她們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與瀟水在湖南匯合,稱為“瀟湘”。“憶瀟湘”常用來比喻分別在天涯的親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著。那麽這句詩的意思是:來年蘭花紅、江水碧的時候,我們還會互相思念。越是花好月圓、良辰美景的時刻,越是渴望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壹起,所以,蘭紅波碧、桔柚飄香更能引起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感情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