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贊美項羽的詩詞?與項羽相關的古詩介紹

有哪些贊美項羽的詩詞?與項羽相關的古詩介紹

雖然項羽不是楚漢戰爭的勝利者,似乎後人對項羽的評價會更高,但劉邦的存在感卻不如項羽。許多文學創作者喜歡把項羽描繪成壹個英雄。他有機會主宰世界,但錯過了機會。最終,他無奈選擇了在吳江自殺。項羽的結局是悲傷的,但卻給了人們壹種無形的力量,讓他的事跡流傳千古。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文人寫詩贊美項羽。下面是其中的四個,供大家壹起欣賞。

壹、李清照的贊美:生是英雄,死也是鬼。

夏季絕句宋清照

活著,做男人中的男人;死去,成為靈魂中的靈魂。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李清照的這首詩可能是流傳最廣的關於項羽的詩。易安居士臨死前稱贊項玉生是天下第壹奇人,是黑社會英雄。

全詩上下顛倒,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生死英雄。

史書記載項羽被劉邦打敗,殺出重圍逃到烏江岸邊。烏江的亭子正撐著船載著項羽回江東。事實上,項羽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渡河:

所以王祥想東渡烏江。烏江閣的主任在船上等著,對王祥說:“江東雖小,但地遠,有幾十萬人,也夠壹個國王了。願國王匆匆而過。今獨臣有船,漢軍已至,無道渡之。”《史記·項羽本紀》

但項羽拒絕了他的好意,認為他沒有臉返回江東:

襄王笑著說:“天亡了,我能怎麽辦?”!況且八千人帶著江東子弟渡河西進,今天壹個也沒有回來。我怎麽能看到他們?如果什麽都不說,壹個人值得嗎?“史記·項羽本紀

李清照認為項羽寧死不渡江東,是壹個負責任的英雄。她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靖康之亂後,二帝被俘北上,生還者渡江南下建立南宋。李清照當時寫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評價項羽,而是借古諷今的意圖非常明顯。

二、杜牧的批評:軍事家的勝敗是意料之外的,保恥是人。

唐代胡曾的史詩《烏江》寫道:

帝王之戰已落,八千兵散楚歌。烏江無舟不渡,東吳再戰可恥。

壹首詩寫得好不好,往往取決於詩人是否提出新意。胡曾的寫法,就是把《史記》的故事縮減為28個字。輕如白水,無話可說。

對於項羽羞於見江東父老,選擇在烏江自殺,唐代另壹位詩人杜牧並不認同。他認為項羽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於是批評道:

軍事家勝敗在意料之外,包是個有羞恥心的人。江東有很多有才華的孩子,他們會不會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體悟江亭

杜牧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成大事者要能屈能伸。如果妳過江回去,也許還能東山再起?

看過《士兵突擊》的人都知道,岡七連有壹句口號:不拋棄,不放棄。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什麽妳臉皮這麽薄,這麽容易放棄?韓信能夠忍受雙腿的屈辱;劉邦也屢敗屢戰,妻兒都被趕走了。項羽,妳為什麽不能學學劉邦?

項羽從來沒有學過三商的概念:智商、情商、逆境商(AQ)。顯然,逆境商太低了。學壹點厚臉皮或者幹脆不要臉,誰知道楚漢之爭的結果會怎麽樣?

第三,孟遲說其實項羽什麽都想到了。

唐代詩人孟遲的名氣並不大。他和杜牧還是好朋友。杜牧曾寫池州送孟遲先祖,可見孟遲應比杜牧年長許多。孟遲在這首《烏江》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是唯壹的分法嗎?每壹場戰鬥都是浪費。大業非人力,烏江閣主任壹無所知。

大業非人力,烏江閣主任壹無所知。孟遲以為項羽不知道烏江閣主任說了什麽。項羽真的因為臉皮薄而羞於回江東見老鄉嗎?

項羽剛剛看清了天下大勢。他無法挽回局面。於是項羽拒絕再跨江東,於是給江東的長輩們留了壹些平安。看來項羽的人品還是比較高尚的。

但王安石不這麽看,也沒給項羽留什麽面子。他說就算項羽回到江東,也不壹定有好果子吃。

4.王安石說:妳就算過河了,江東的子孫還會認妳嗎?

王安石的史詩最喜歡翻案。杜牧說:江東子弟,才華橫溢,東山再起,未可知。王安石質疑:江東弟子今日仍在,願為王東山再起?

壹個身經百戰疲憊不堪的勇者悲悼,中原壹敗再難復。江東弟子今日仍在,願為君東山再起?

烏江閣主任勸項羽時說:“江東雖小,地雖遠,有數十萬人,亦足為王。”看來項羽還是有東山再起的資本的。項羽卻說:“我看什麽?如果什麽都不說,壹個人值得嗎?”表面上很抱歉,但實際上呢?這張足夠的紙突然被王安石戳破了。

《史記·項羽本紀》開篇說:“吉翔為下丞相。”下壹張照片是今天的江蘇宿遷,不是江東。項羽只是帶著避仇的叔父項梁來到了江東(吳中)。

項羽叔叔開打的時候江東八千子弟,打了南打北剩下幾個?項羽後來的將領幾乎都不是江東人。而且項梁叔叔死了,代表江東楚人的範增也在和項羽分手後死了。經過楚人的支持,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殺死了。項羽還和江東有關系嗎?

王安石表達了項羽的擔憂:就算項羽回到江東,江東子弟真的願意和妳壹起東山再起嗎?項羽的“恥於再戰吳棟”在哪裏?我猜項羽是擔心他們不會把自己綁起來獻給劉邦。

對於項羽的選擇是否正確,詩人眾說紛紜。對於項羽來說,回憶當年的美好瞬間,我為什麽要早知道這些?幾千年後,有人寫了壹首詩:

中山風雨黃,百萬豪傑過江。老虎的龍牌比過去好,上下顛倒,大方。

宜以殘存之勇追窮匪,不可學霸王。天若多情必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如果項羽當初聽了範增的話,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怎麽會有霸王別姬,烏江自盡的悲劇?可惜歷史不能重演,卻給詩人留下了爭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