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簾外芭蕉三兩窠,唐,李煜——《長相思·雲壹緺》。
2、陣陣芭蕉雨,宋,歐陽修——《生查子》。
3、芭蕉漸展山公啟,宋,黃庭堅——《踏莎行·臨水夭桃》。
4、芭蕉襯雨秋聲動,宋,賀鑄——《菩薩蠻·芭蕉襯雨秋聲動》。
5、碧紗窗外有芭蕉,宋,晁補之——《浣溪沙》。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壹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於宗教。還有壹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壹面勞動,壹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
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壹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