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三語文的詩詞鑒賞

高三語文的詩詞鑒賞

高三詩歌鑒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麽?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 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2、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卷)

過看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壹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壹個字。妳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壹個字?為什麽?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是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 聲繪 色、精煉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全國卷)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麽樣的情感?

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壹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浙江卷)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⑴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⑵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妳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2)遊子思歸鄉:壹、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壹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5.讀下面蘇軾的詩論並回答問題。(2004年,北京卷)

林逋《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

皮日休《白蓮》詩雲,“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

若石曼卿《紅梅》詩雲,“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並作具體分析。

答案。第壹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

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

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6、閱讀下面壹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江蘇卷)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裏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麽說這是壹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

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7、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壹腐儒。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 l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壹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妳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案、(1)“片雲”“孤月”意境淒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8、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I卷)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⑴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⑵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1)修辭手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 , “花”對“鳥” , “自落”對“空啼” 。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壹句壹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 、 “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之靜,並透露出壹絲傷春、淒涼之情。

9、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II卷)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註冬至:二十四節氣之壹,唐朝時是壹個重要節日。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壹句,並說出作者當時懷有壹種什麽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麽特點?

答案、(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壹種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過壹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

10、閱讀下面壹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III卷)

雨後池上 (劉攽)

壹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案、(1)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壹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

(2)壹、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壹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壹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全國I卷))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③,禦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年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註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麽內容?

(2)妳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麽?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於竹而薄於石”,妳對此有什麽看法?請說明。

答案、(1)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壹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壹幅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出的感想。

(2)壹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戀愛;因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壹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鬥竹殘,都是作者不願意見到的。如答成“作者認為竹、石的寓意是壹種堅韌的品格、高尚的節操,作者對竹、石的憐愛表現出他對品節的珍視”也可以。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全國II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壹犁水足望年豐。

註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闋中“數枝幽艷濕啼紅”壹句展現的是壹貼什麽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麽?

(2)試分析下闋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案(1)壹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

不是為惜春傷懷。從兩方面可以看出:壹作者緊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雲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壹犁水足望年豐”。

(2)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

13、閱讀下面壹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

說與妳尋不得也麽哥,尋不得也麽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註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壹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象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則給人以飄逸渺遠的感受。

(2)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流水 白雲

(2)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14、請閱讀下面壹首詞,然後回答間題。(2006年,江蘇卷)

鷓鴣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壹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何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註: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裏?

(2)“滿林殘照見歸鴉”壹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麽特點?請略加分析。

(3)有人認為詞的最後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妳的看法。

答案、(1)表達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壹次浪跡天涯,飽含愁苦與無奈。

(2)這裏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的是反襯手法。

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3)作者企盼與家人壹起自食其力,***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平實,親切動人,能喚起讀者強烈***鳴。

1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2006年,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註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 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敢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於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

(1)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2)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妳的理解。

答案、⑴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⑵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裏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壹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16、閱讀下面壹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註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麽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案、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淒愴之情。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⑵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淒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