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開頭的詩句是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送靈澈上人》全詩如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全詩的字面意思: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他戴著鬥笠身披斜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
賞析如下:
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上人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構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詩人出以想象之筆,創造了壹個清遠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寫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後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
靈澈戴著鬥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青山即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
如下: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於同懷淡泊;他沈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於趨歸意同。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於寄托。方回評其詩“細淡而不顯煥,觀者當緩緩味之”;方東樹評其詩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余味不盡之妙矣。從這首小詩中,也能夠體會到這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