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讀《心若菩提》2-曹德旺先生的發家史

讀《心若菩提》2-曹德旺先生的發家史

摘錄:曹德旺先生的發家史

1.“我要自己出去闖天下。”聲音大得,連我自己也嚇了壹跳。我激動地說:“我要出去壹。 我不想老了以後像爸爸壹樣!

”和父親壹起做生意的幾年磨煉,讓我想了很多。父親煙推的被收繳,更激發了我外出天下的決心。在我看來,父親雖然聰明,也會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 所做的事,政府不認可不支持,根本沒有前途可言,我還年輕,不能重走父親的老路。 獨立出去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做政府允許做的事,而且學要會賺錢的生意。

做什麽呢?種白木耳。那時候是見很多人都在做,政府也不反對。錢從哪兒來?風英進門時帶來了些許嫁妝。我同她商量,把嫁妝賣了,又借了壹些錢,湊了幾百元,開始種植。我種得很用心。

2. 當時促成我想去修車,其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自己經歷了從販白木耳被扣,來工地被燒,突然間感到這是天在亡我,既然我要亡了,就幫他們渡過這個難關吧!這是初衷。

我修車,沒有收修車費。從剛開始摸索著修到成為壹個修車的行家裏手,我只用了整整28天的時間。這28天,我沒有離開過修車棚壹步吃的喝的,都是來修車的民工順手給的。就像“桃花源”裏的那些人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不知道救濟的物資到了很多,也不知道賠償的款早已到達,更不知道營部所有的民工都拿到了救濟物資及賠償金。壹直到有壹天,營長、教導員盤點物資及賠償金時、反復核對名單,才發現少了壹人。遂問通訊員:“曹德旺跑去哪裏了,為什麽沒有來領?”通訊員撓撓頭。“曹德旺?哦,我知道了,就是那個在路邊修車的人。他的修車工具還是妳讓我去港頭借來的。那以後就壹直在那裏修車。這幾天還好是他幫忙,不然的話就麻煩大了“去,立刻把他給我找來。”

3.可不知為什麽,從到食堂的第壹天起,我就發現他們每天都在吵架,和民工吵,他們之間也吵。吵什麽? 仔細聽聽,我明白了。其實,主要矛盾只有三個。 壹個是沒有供應足夠的熱水……(到任何地方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和其他炊事員比起來,其實,我只是多了個換位思考,多了點將心比心。

解決第三個矛盾費了些周折。民工營房內從家中帶來的糧食、地瓜等會莫名其妙地變少,為什麽?大白天,人人都在工地幹活,屋裏的糧食又怎麽會被偷呢?

5.在06工地,我待了兩年的時間。這期間,我壹直在連部食堂裏,做得很開心。期間,營長曾經想把我調到營部小食堂去,我不幹,營長問我為什麽。我同營長說,我是農民,為農民服務,只做壹點點的小事,農民們都很感激我,今天妳給我壹把花生,明天他給我壹把炒豆,我幹得很開心。妳們是官,妳們的夥食費都是有限的,沒有津貼。分菜的時候,壹樣分妳們會有意見;給妳們多分些,其他幹部會有意見,我也不會做這種事。營長聽了我的話,也沒再勉強我。過了段時間,大壩準備合龍。高山營承接合龍口任務。為保證按時完成這壹艱巨任務,高山營從四個連隊抽調最得力幹將,組建了大壩合龍突擊連。我被抽調,成為食堂的采購員。( 生存之道 )

6.“您是福州人?”我用福州土話問。

是的,我是連江人。”也許是聽到鄉音,與他的距離感立刻縮小

許多。我用福州話告訴他,這井裏的水雖然冰甜,但水裏有血吸蟲,不能直接飲用。

“我太渴了,只要有水喝就行,有沒有血吸蟲都沒有關系。”

“您等等,坐在這樹下先涼壹下。我房間裏有泡好的涼茶,我去

端來給您喝。”說著,我站了起來,將蒲扇遞給他,然後朝不遠處的農場宿舍樓跑去。在宿舍裏,我泡了壹大茶缸涼茶,原是準備下年出工時喝的。其實,我不讓他喝生水,並不是因為水裏有什麽血吸蟲,而是我知道大暑天走了那麽長的路,壹身汗後,如果猛喝生水,人定會生病。 (將心比心)

7.他將我這壹全副武裝後,我整個就像換了壹個人似的。他滿意地 點點頭:看來,錢膽衣威,俗語說的“人靠衣裝馬靠鞍”還是有壹定道理的。作為山兜農場的銷售人員,也是農場的門面,出外銷售,和人打交道,模樣兒還是很重要的。從那以後,外出的時候,再累也要穿戴齊整,打扮和自己的身份相當。這個習慣,我壹直保持著

8.希望場領導能處理那幾個幹部子女。可是,幹部們卻不願意,壹邊表揚我,壹邊敷衍我,說什麽反正也沒有造成損失,都是孩子,算了。

個沒有組織紀律的企業不會發展

個不會發展的企業不是久留之地!

我琢磨著…1976年春節,我回到福清高山。春節期間,有幾人拎著禮品到家裏來拜年,說是福清龍田人。龍田鎮緊鄰高山算是鄰居。領頭的那人見面就誇我做果苗做得非常大,是苗木界的把手。

8.不會吧,40%!瘋了!花壹倍的價錢來挖墻腳,我是什麽呀,不過是壹個賣樹苗的。這還了得,我的情況, 福清人都知道了,錢賺太 多,是要拿去槍斃的!(賺該得的錢) 不行,我得想個法子把他們打發掉。喝茶喝茶。”我說,“謝謝妳們大老遠地來看我,不過,大春節的,不提這事吧?

“也好,老曹妳春節期間想壹想,我們給的條件,很優惠哦。”

9.因此, 我的目標很明確 ,說服高山公社的領導,提供資金,提供土地,辦壹個玻璃廠,同時,解決老吳和小林的戶口問題。

只是在當時,辦工廠都是國家的事,工廠也大多在城市裏辦。社辦企業,雖然在七十年代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兒,但我壹個農業人口想辦工廠,談何容易。

我決定先找公社企業辦主任方仁欽談談。

那時的農村,執行的政策是“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多種經營適當集中”。公社辦的各類企業多了,管理這些企業的政府機構也應運而生。在縣裏,叫多種經營辦,在公社就叫社隊企業辦或鄉鎮企業辦。在當時,鄉鎮企業多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或者開些小手工作坊之類的店面。

10.舊劇場原為城隍廟,現在又成了我們的等建處。辦公室設在前廳的二樓,裏面辦公人員只有6人:主任方仁欽,老吳、小林和我,還有籌建處成立後配備的會計和出納切都模仿國營企業的管理條例,這也為後來高山異型玻璃廠的連年虧損埋下了伏筆。 (我原以為是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連年虧損是我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