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疼痛難忍文言文

疼痛難忍文言文

1. 形容疼痛難忍的詩句有哪些

1,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出自唐代:杜甫《登高》 白話文釋義: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2,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白話文釋義:病後兩鬢已經稀疏病後又添白發了,臥在床榻上看著殘月照在窗紗上。

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 3,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裏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長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出自唐代:盧綸《逢病軍人》 白話文釋義:軍人在行軍途中經常患病,住宿時又沒有糧食吃。

在萬裏歸鄉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還未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這生病之際,他頭發蓬亂,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傷口被寒風壹吹,如刀割壹般,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4,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出自唐代:李煜《病中感懷》 白話文釋義:近年來壹日比壹日憔悴,環顧身邊親人多有亡故而日漸蕭條,令人黯然神傷。悲傷而致病,風雨之下病骨難支、愁腸百轉不能勝情。

深夜鼎中彌漫著藥香,早晨醒來發現髭須斑白。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誰能替我去求問佛祖? 5,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出自宋代:陸遊《病起書懷》 白話文釋義: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壹人客居在萬裏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壹理想,只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

2. 求壹段古代人治頭痛的文言文

《三國演義》裏有這樣壹個情節:曹操患了頭風病後,疼痛難忍,華歆找來了華佗為曹操治療。華佗認真診斷後,告訴曹操:“大王頭腦疼痛,是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曹操急問:那該怎麽辦?華佗胸有成竹地說:“某有壹法:先飲麻沸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根除。”疑心很重的曹操壹聽華佗要開自己的腦袋,不禁大怒,指著華佗罵道:“汝要殺孤耶!汝必與關公有情熟,想乘此機會報仇耳!”隨後,曹操命左右將華佗拿下,投入大牢。不久後,華佗被曹操殺害。

是什麽原因讓曹操得了這怪異的頭風病呢?

《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記載:關公在荊州遇害後,東吳將其腦袋割下獻給了曹操。曹操念關公是壹英雄豪傑,便以王侯的待遇祭葬。事後,曹操經常夜裏做夢,夢見關公,甚為驚懼。有人建議曹操在別處重新建壹新殿居住,曹操采納後,開始動工建造“建始殿”。工人們在躍龍河砍伐壹棵高10余丈的大梨樹時遇到了麻煩,不管是用利斧用快刀,都砍不動這棵大梨樹。曹操聽人匯報後,親自來到樹前,拔出佩劍就砍,誰知劍砍在樹上,噴出了壹股鮮血,濺了曹操壹身。這種現象讓曹操大吃壹驚,他不敢繼續造次,扔了劍,騎上馬,回到了宮中。當天夜裏便做壹惡夢:曹操見壹人披發仗劍,指著他大喝:“吾乃梨樹之神。汝伐我神木,特來殺汝!”曹操大驚,醒來後就開始頭疼,身邊的醫生都束手無策,開了湯藥喝也不見效。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華佗可以治療曹操的怪病。可是,華佗被殺害了

3. 形容疼痛難忍的樣子是什麽詞語

徹心徹骨:徹:通、透。通心透骨。形容疼痛達到了極點。

瘡好忘痛:瘡疤好了就忘了疼痛。比喻情況見好以後就忘記了從前的痛苦經歷和教訓。

悼心疾首:心裏傷感,頭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死去活來: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頭痛灸頭,腳痛灸腳:指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

頭痛治頭:指針對疼痛部位醫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被動應付,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

咨牙咧嘴: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齜牙咧嘴:齜:露齒。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4. 鑿壁移痛的文言文翻譯和答案

原文

裏中有病腳瘡者,痛不可忍,為家人曰:“爾為我鑿壁為穴。”穴成,伸腳穴中,入鄰家尺許。家人曰:“此何意?”答曰:“憑他去鄰家,無與我事。”又有醫者,稱善外科,壹裨將陣回,中流矢, 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並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鏃在膜內須急治。”醫曰:“此內科事,不應並責我。”

噫,腳入鄰家猶我之腳也鏃在膜內然亦醫者之事也。乃隔壹壁,輒思委腳,隔壹膜,輒欲分科,然則痛安能已,責安能諉乎?今日當事諸公,見事之不可為,而但因循茍安,以遣來者,亦若委痛於鄰家,推責於內科之意。

翻譯

鄉裏有個患腳瘡病的人,疼痛難忍,對家人說:“妳替我在墻上鑿個洞。”洞鑿成後,他把腳伸洞裏,伸入鄰家壹尺左右。家人說:“妳這樣做什麽意思?”他回答說:“讓它去鄰家隨便痛吧,這樣就不關我事了。”還有壹個醫生,自稱擅長外科,壹個副將從戰場上回來了,中了箭,箭頭射到了皮肉之內,請他去治病。這個醫生手持並州剪把箭柄給剪了,然後跪下來告辭。副將說:“箭頭在皮肉內需要緊急治療。”醫生說:“這是內科大夫該做的事,不應該壹並要求我來做。”

唉,腳伸入鄰居家裏了,但還是自己的腳啊;箭頭在皮肉內,還是醫生應該做的事情啊。僅僅是隔了壹堵墻,就覺得把腳痛推壹邊了;隔了壹層皮肉,就要按內外科分開。這樣,那麽疼痛哪能停止,責任哪能推托呢?今天管事的各位大人,看到事情不容易做,就因循守舊,茍安現實,等著後來人做。(這)也跟把腳痛推到鄰家,把責任推給內科是壹樣的意思。

5. 求改壹篇文言文~~~急

屠夫驚魂夜

夜晚的月色顯得陰森森的,烏雲不時地把月亮給遮掩住,天冷冷的,給人壹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壹個膀大腰圓的屠夫獨自壹人走在回家的小道上,他身穿壹件麻布織成的衣服,肩挑扁擔,壹長把辮子綸在脖子上,身影搖晃在猙獰可怕的夜幕裏。由於白天生意興隆,擔子中的肉被搶購壹空,惟獨剩下幾根骨頭了。他哼著小調走著,突然發現身後尾隨著兩只兇惡的狼,虎視眈眈,它們眼睛散著綠光,看陣勢是準備從屠夫身上弄吃的,情勢險峻啊!

屠夫的心頓時變得忐忑不安,但出於無奈,只得邊向前走,邊在心裏琢磨良計。最後決定把剩下的骨頭丟了根給它們,大步流星往前跑,未料到骨頭被其中壹只狼叼去啃了,而另壹只仍然尾隨其後,沒辦法,屠戶只好又仍了根,可它們又壹個吃,壹個繼續追趕屠戶,“唉,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屠戶困惑地想著。不壹會兒,骨頭丟完了,可那兩只貪得無厭的狼還是像剛開始壹樣壹同跟在屠戶後面……

屠戶見兩只狼不走,心裏又七上八下起來,想著自己危急的處境,不由地打了個哆嗦,心想:“我今天怎麽這麽倒黴啊,遇這兩冤家,它們要是現在給我來個突然襲擊,前後攻擊我,我怎麽應付得了啊”!正被這事兒煩瑣著,想著萬壹沒辦法了,幹脆和它們拼了,猛得往旁壹看,看到不遠處的野外壹片茫茫,幾乎全是菜地,仔細眺望,竟發現其中還掩藏著壹個打麥場,麥場面積較大,中間還有場主堆積的像小山壹樣的柴草。

屠戶計劃到就把那兒當作“屠狼場地”,與狼展開壹場搏鬥,策劃好這完美的計謀後,他長舒壹口氣,嘆道:“真可謂‘當神關閉壹扇門時,必會同時打開壹扇窗’啊!”屠戶暗自慶幸到自己還算幸運,連忙壹遛煙兒地飛奔到柴草下面躲著了。屠戶松口起後,卸下身上的擔子,從中抽出壹把鋒利的屠刀握在手中,隨時準備等待狼的進攻。

狼看到屠戶拿起刀似乎還有兩下子,想到:我們現在若是莽撞地去攻擊他,說不定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呢,還是三思而行得好。它們提高警惕,不敢輕易采取進攻,但也不肯善罷甘休,只是瞪起雙眼怒視屠戶。持續壹段時間後,雙方都未發生動靜,屠戶稍稍松弛壹會兒後,驚異地發現前方不見了壹只狼的蹤跡,只剩另壹只狼像只狗似地蹲坐著,並且神情悠閑得很,眼睛都快閉上了。

屠戶在心裏經過反復思量後,深知萬不可錯失大好良機,便壹個箭步過去,“風馳電掣”壹般,壹揮刀,給狼重重地壹擊——狼的腦袋被劈開了。狼頓時感到疼痛難忍,還沒來得及緩過神來,只見屠戶又是手舞足蹈地幾刀下去,狼被砍得遍體鱗傷,無力地蜷縮著做垂死掙紮,結果終於倒在了血泊中……

屠戶殺死狼後正準備回家,忽然想起“原先是兩只狼啊,怎麽只剩壹只了呢”?他不由地回頭向柴草堆處壹望,原來另壹只狼正在其中奮力地打洞呢,預備從這裏鉆進去趁屠戶不備,攻擊他的身後,可真夠狡猾的啊!屠戶見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去壹半了,只露出了 *** 和尾巴,便抓住時機跑到狼的後面,身手敏捷地斬斷了狼的後腿,把這只狼也殺死了。屠戶這時才真正清楚了之前那只狼的意圖:它制造出的假象原來是為了誘惑自己的。

天色更晚了,屠戶趁著月亮的光輝,挑起扁擔,繼續上路了……

6. 尋求 古文5篇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掩耳盜鈴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