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述這個領域的詩

描述這個領域的詩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了自己的學術經歷。他說:“古今偉大的事業和大學問者,必經三界:

第壹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我壹個人上了高樓,我看著世界末日。”這個表達體現了顏姝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本來是說我上高樓看到的更像是蕭灑裏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用王國維的壹句話來說,學而成大事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鳥瞰路徑,明確目標和方向,了解事物的大致情況。

第二種境界:“我的衣服越來越寬,卻不後悔,為伊使人憔悴。”這是北宋柳永《梁祝》中的最後兩句話。原話表現了作者對愛情的艱辛和遺憾。如果把“逸”字理解為詩人所追求的理想,以及他壹生所從事的事業,也是必要的。王國維別有用心,把這兩個詞比作偉大的事業和大學提問者。

第三境界:“千年人尋他,驀然回首,人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南宋辛棄疾《玉案》中的後四句。梁啟超稱此詞為“自憐自孤,悲者有他臂。”這是比喻,和文學鑒賞沒有任何談判。王國維早已表明“不工作也可以介入。”然而,它也能帶來長遠的眼光。要達到第三種境界,壹個學者,壹個偉大的事業,必須要有專註的精神,反復追求研究,付出巨大的努力。自然他會突然明白,發現,發明,然後就能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王國維在隨筆《文學簡論》中把這三種境界描述為“三類”,並說:“沒有不讀第壹、第二類就能達到第三類的人,文學也是如此。有文學天才,所以需要大修養。”王國維引用的第壹句話是晏殊的“死華蓮”,第二句是柳永的“死華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