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秦始皇的詩句 1.關於秦始皇的詩詞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宋)王安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5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六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燭樹蠟煙輕,青琴醉眼淚泓泓。
(唐)李賀
何事紛爭壹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還有其他幾首:
與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齊丘
《陪遊鳳凰臺獻詩》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誡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陳普
《歷代傳授歌》
狙擊秦始皇 宋 鄭獬
《留侯廟》
2.秦王嬴政詩詞
秦始皇嬴政輕生似芥,造墓焚書行酷法;納諫如流,廢封置縣統乾坤。
註:他築長城,修阿房,造陵墓,焚書抗儒,行酷法苛政,役使天下臣民如役狗,有人稱其為天下第壹暴君;他橫掃六國,壹統天下,廢分封,置郡縣,統壹度量衡和錢幣,使書同文,車同軌,立法創制,歷兩千而不衰,功莫大焉,故說他生性殘暴,心狠手辣,草菅人命,不為過,可他又納諫如流,大肚能容,他就是這樣壹個謎壹樣的人物。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賈誼的文字是如此的豪邁。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雲,諸侯盡西來。
——李白的詩句是如此的快意。 千裏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忘了作者,應該是個明朝的官寫的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毛澤東 《沁園春/雪》 常聞漢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
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六合已橫掃,何須地下軍?幹戈區宇息,圖匕夢魂驚。
嗣子鹿迷馬,遺屍臭雜腥。徒憑黔首力,奇跡世無倫。
《詠秦始皇兵馬俑》。
3.形容秦始皇的詩句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4.贊美秦始皇的詩句有哪些
1.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其三
2. 《秦始皇》宋·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3. 火烏日暗崩騰雲,秦皇虎視蒼生群。—李賀《白虎行》
4. 甘願受驅使,唯君命是從—巨嶽《始皇尋鼎》
5. 徑欲隨關令,龍沙萬裏強。—李商隱《玄微先生》
5.形容秦始皇的語句詩詞
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註釋:
秦始皇統壹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壹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壹○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壹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壹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裏。壹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壹轉筆:“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壹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壹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壹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6.描寫“秦始皇”的古詩詞有哪些
1.《途經秦始皇墓》年代: 唐作者: 許渾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2.《樓觀(秦始皇立老子廟於觀南,晉惠始修此觀》年代: 宋 作者: 蘇軾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
長有遊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誰燒廚竈香。
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3.《秦始皇》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4.《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秦始皇馳道》年代: 宋 作者: 韓維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萬裏走轍跡,八荒開囿遊。
勞歌久已息,遺築今尚留。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5.《華亭十詠·秦始皇馳道》年代: 宋 作者: 唐詢秦德衰千祀,江演道不修。相傅大堤在,曾是翠華遊。
玉趾如將見,金椎豈復留。悵然尋舊跡,蔓草蔽荒丘。
7.關於秦始皇的詩句 要快
常聞漢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
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六合已橫掃,何須地下軍?幹戈區宇息,圖匕夢魂驚。
嗣子鹿迷馬,遺屍臭雜腥。徒憑黔首力,奇跡世無倫。
這首題作《詠秦始皇兵馬俑》的五律,是我於1982年參觀兵馬俑時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舊體詩,那陣子因為讀聶紺駑的《三草》受了傳染而效顰。
我曾將此詩抄示紺駑,承他謬賞,說詠史詩寫到這樣也很夠味了。不瞞讀者說,我自己也認為寫得還不錯。
瞧,我這人就是這樣,從來不會假謙虛。 在這之前,1979年我還作了壹首七律《詠秦史》,那是因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職,審讀壹部評論秦史的書稿,此稿可用可不用,當時稿擠,就割愛退還給了作者;似乎對作者有那麽壹點歉意吧,我寫了壹封很長的退稿信,附去了這首詩。
以後又寫了壹篇《詠史三首並跋》的短文,《詠秦史》便是三首中之壹。短文收在拙集《畫虎十年》裏,那詩道: 鮑魚臭亂祖龍屍,巧設機關鞠李斯。
馴致嗣君迷鹿馬,遑論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漸真難事,吹齏懲羹莫笑癡。勘破因緣尋響應,不忘前事即先知。
這詩是應和著那部書稿的內容而發的,開頭兩聯和《詠秦始皇兵馬俑》的頸聯意思相同,“防微杜漸”以下指趙高漸次竊權,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隱指當時剛過去的“四人幫”弄權。詠史大抵要關合現實,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後人議論紛紛的歷史人物,歷來毀多而譽少。詠史詩中,有名的如李白這樣的曠達之士,在《古風·三》“秦王掃六合”壹首中,前半首盛贊其雄武,後半首也譴責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說許多正統文人的議論壹味歸罪了。
可是也頗有些對歷史有卓識的學者對秦始皇做了相當肯定的評價,甚至頌之為“千古壹帝”。近代學者如章太炎,就作過《秦獻記》、《秦政記》等篇,對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論斷,說秦政功大於過。
但綜觀之,在秦派畢竟不是主流輿論。 使秦始皇負千古暴君惡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漢代以後兩千多年來中國統治性的學派,儒門子弟幾乎是全體知識分子的代稱;而儒家在秦始皇統治下最為倒黴。
講秦始皇的暴政,首舉的是焚書坑儒。焚書,焚的是儒家經籍;坑儒,坑的是六國儒生。
這口氣憋了幾千年,使成了知識分子主流的儒家永遠記恨,咒罵秦始皇是千古第壹暴君就勢所必至了。 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起,歷代論秦史詠秦史的詩文,總是壞話多好話少。
大抵愈是正統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對秦始皇的譴責便愈發苛厲。剛才看到壹條河北正在修繕長城的消息,就順便來談歷來關於秦始皇修長城壹事吧,便有不少頗背公允的評價。
最普通的是發些“在德不在險”壹類的空論,譏斥秦始皇造長城之徒勞,而不顧當時抵禦匈奴入侵的實際戰爭需要。須知在古代冷兵器對壘的戰爭條件下,城嶄防禦是管用的,對付慣用騎兵馳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戰力是步兵。如無城垣設防便不得了。
這本是常識範圍內的事,可是為了要苛責秦始皇,常識也顧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後,不像今天壹個電話或發個手機短信就可聯系,城堞上舉烽火示警或發號令也是當時條件下的必需,除非妳不要保境安民,聽任人民生命財產遭外敵損害。
否則,築長城何罪之有? 長城還有另壹種良性效應恐怕不大為人所註意,這是我上世紀50年代後期被遣發到寧夏時親歷目見的。在甘肅、寧夏壹帶邊塞,長城已經塌圮,留下了壹段壹段的斷垣。
十分顯眼的是,凡有城墻存在之處,墻內畦町成行的綠色可耕地,墻外則是荒砂亂石,寸草不生。可證這是不起眼的城墻擋住了塞外的風沙,給居民造成了生息養殖的環境,原來這長城對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功勞。
詠秦史的詩涉及長城者很多,有壹聯句意頗“光新”的詩常在我腦中閃過,那是我少年時讀袁枚《隨園詩話》留下的記憶。詩為袁枚同時人所作,詩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賞詩句的誓跋而錄入詩話的。
那兩句是:“項劉生長長城裏,枉用民膏築萬裏。”乍壹讀,這兩句確很俏皮:您陛下是為了保衛秦王朝的萬世基業修築長城的,可是滅您江山的項羽、劉邦卻偏是長城內生長的人,陛下您白費勁了!(袁枚錄在《隨園詩話》裏的,我還記得另壹聯,調門和提到長城的壹聯相同:“詩書何苦遭焚劫,劉項都非識字人。”
)但仔細壹推敲,卻是沒話找話的東拉西扯,或四文不對題。造長城是為了禦外侮,原意就不是對付境內的造反。
造長城和防內患是根本不搭界的兩碼事,壹個政權垮臺,原因多多,該垮的不造長城也要垮,唐亡宋滅,這兩朝何曾造過長城來? 再壹深探,則人們之所以忽然要議論起某件史事來,大抵是由於現實的刺激,選擇的歷史人物也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召喚亡靈”,是為現實的需要找對象。袁枚那壹代的知識分子,懾於和憤慨於雍乾兩個暴君的虐政,特別是頻興的糟踐知識分子的文字獄,於是選了“焚書坑儒”的秦始皇,來指桑罵槐地作曲折發泄的對象。
詩人們這樣幹或許是自覺的,也或許是並不自覺。這事有點微妙,只有寫詩的人自己心裏有數。
談歷史總是為現實刺激而發,魯迅《準風月談》中有《華德焚書異同論》壹篇,也因納粹頭子希特勒的焚書。
8.寫秦始皇的古詩詞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草茫茫-懲厚葬也〗(白居易) 草茫茫,土蒼蒼。
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當時自以為深固。
下流水銀象江海,上綴珠光作烏兔。別為天地於其間,擬將富貴隨身去。
壹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可憐寶玉歸人間,暫借泉中買身禍。
奢者狼藉儉者安,壹兇壹吉在眼前。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霸陵原。
〖幸秦始皇陵〗(李顯)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9.形容秦始皇的詩句
始 皇 尋 鼎 作者:巨嶽 昔日有嬴政,六國壹掃平;自稱始皇帝,深居鹹陽宮;霸氣使人懼,叱咤怪眼睜。
群臣惟諾諾,無人敢諫諍;甘願受驅使,唯君命是從。 始皇得天下,得意又忘形,天天飲美酒,時時醉芳叢。
壹日宴群臣,置酒鹹陽宮;群臣競朝賀,頻贊蓋世功。有雲日月照,莫不相賓從;有雲掃六國,蓋過堯舜功;有雲效周文,列國與分封;有諫集權者,焚書將儒坑。
始皇正酒興,豪爽情正濃,面紅耳又熱,言出貫長空:“天上有鯤鵬,展翅傲蒼穹;六合只壹掃,四海成壹統;功蓋昔堯舜,誰可與我同?”言畢又吟唱,其聲如銅鐘:“昔者分封兮,兄弟之無情;相互攻伐兮,黎民不聊生;禮樂漸失兮,疆土漸分崩;不若集權兮,賞罰宜分明;統壹度量兮,尺規四海同;九州壹家兮,蒼生享安寧。” 群臣競朝賀:“聖上甚聖明!”眾星爭捧月,天高月朗清;龍顏更大悅,其情樂融融。
命置歌舞樂,飲酒助豪情。群芳相搖曳,諸國之流風;甘霖溢馨香,消魂亦煽情。
賞罷歌舞樂,再遊諸寶宮;諸國傳世璽,九州靈異豐;和氏之玉璧,臨潼鬥寶鼎;珍奇多如雲,充溢阿房宮。君臣競覽觀,喜悅不自勝。
唯有九州鼎,缺壹列難成,龍顏頓失色,始皇起怒容:“六國成壹統,立下堯舜功,九州已歸壹,缺鼎願難平,壹鼎尋不得,後世留僭名?”立下尋寶旨,傾國尋方鼎:“不問民和官,得信賞軍功,尋得此鼎者,位列同三公,出行乘車馬,入居府邸中。” 壹日有人報,鼎在泗水中;山清水秀處,彩虹翔九重。
始皇心中喜,出巡赴山東,願得此聖物,完璧九州同。 朝辭鹹陽去,暮至洛陽東;封禪泰山道,鄒嶧過匆匆;遙望泗河濱,山綠水流清;彩虹升起處,鳳凰展芳容。
始皇乘帝輦,頻頻贊美景:“此中好風水,藏虎潛蛟龍。傳令三軍士,詳探河水中;寶鼎不復得,誓不返京城。”
聖諭叱咤出,軍兵如潮湧,河邊群芳殘,蛙鳴頓息聲。天上鳥隱飛,地上獸潛蹤。
但見泗河內,嘩嘩流水晶,深達十八丈,急如箭流星。水中有金龜,上負青銅鼎:蛟龍鼎上附,擺尾怪眼睜;兩邊巨蟹護,前後老鱉精;巨鯨來回巡,水族翩翩行;猶如帝王禮,勢若帝輦行。
群臣爭相看,皆雲是此鼎。“禹王傾力鑄,寓意九州同。”
“昔楚莊曾問,大小與輕重,終究不可得,怏怏去伐鄭。”“今日現此鼎,大秦得天命,聖上福齊天,正統平九重。”
群臣呼萬歲,始皇喜流形。即令臣兵起,下水撈此鼎。
此令咋壹出,聲勢如山崩;喊聲陣陣起,金鼓響咚咚;人馬如潮水,泗河浪濤湧;惹怒水中蛟,弄醒老鱉精;蛟龍頓擺尾,鱉精忽發瘋;巨蟹張大敖,金龜惱洶洶;斷頭又食肉,河水立漂紅;慘淡絕人寰,鬼泣神亦驚。臣僚齊驚懼,磕頭響錚錚:“此等兇與險,不可妄為行,聖上多聖明,容臣茍活命!” 始皇怒氣發,聲宏如晨鐘:“我乃真天子,誰敢妄相輕?叱咤起風雲,壹言諾九鼎;鬼方無敢犯,遇我需潛形;此等叛逆種,竟敢違吾命;犯上又作亂,不除怎可行?手拔射妖箭,取出千鈞弓;箭手兩岸列,若龍交尾行!”甲士排十裏,森嚴神鬼驚。
霹靂壹聲“射”!箭發河水中;蝦蟹傷無數,河水濺彩虹。鱗爪順流去,河水慢慢清;巨鼎猶還在,水族覓無蹤。
始皇哈哈笑,霸言出口中:“群佞再逞能,安敢與我爭!豈知帝王怒,六合壹掃平;日月之所照,哪個不賓從?孤自得此鼎,天命九州同。螳臂欲擋車,量力枉自輕。”
說完命軍兵,繼續撈此鼎。 搭上腳手架,取來百丈綆;勇士潛水下,系牢青銅鼎;壯士八百人,呼號齊拉綆;巨鼎徐徐出,金鼓響咚咚;壯士齊用力,寶鼎徐懸空,群臣呼萬歲,始皇躬前行;其喜難言表,雙手欲抱形。
始皇正得意,忽起龍卷風,遮天又蔽日,浪濤來勢兇;沖決河邊岸,壯士溺水中。蛟龍水中躍,壹口斷長綆,潛系寶鼎去,瞬間覓無蹤。
疑是入大海,藏匿龍宮中。始皇遭此惑,心灰意又冷;未及東巡畢,中途即駕崩,尋鼎誌未就,飲恨九泉中。
從此常裂土,九州總難同。強漢有文帝,諫臣新坦平,治廟常祭祀,尋鼎總難成;昔有畫像石,今有“七子頌”。
朝中更無人,立誌蕩三溟;任由虎狼踞,聽任抹鼎銘;國人情切切,洋奴相欺淩。營營憂國誌,代代未了情;悠悠古今異,綿綿情相通,至今炎黃子,飽嘗裂土痛;懸望海中鼎,煙濤碧波中;不知何時歸,完甌九州同。
聊表赤子意,寫此《尋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