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杭州有什麽遺址?

杭州有什麽遺址?

1.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鎮,人類文明的源頭之壹——“良渚文化”在這裏發生,延續了5000多年文脈。現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規劃將要建設國家公園),從博物館陳列的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為古都譜寫的5000多年神韻,璀璨奪目,堪稱中華文明瑰寶。 2.秦始皇的遺跡 秦始皇曾於公元前210年至錢唐,臨江了望,見波濤險惡不敢渡江,西行二十裏再過江。秦始皇站立過的那座山頭從此名叫“秦望山”(現錢塘江邊六和塔西面)。還有,西湖寶石山上有塊大石頭,傳說曾是秦始皇的“纜船石”,後來被鐫刻成大佛頭,現在成了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3.漢代石碑 西泠生輝 西湖“湖山最勝處”的西泠印社,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泠印社有壹“鎮社之寶”——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它被珍藏在印社頂巔的“漢三老石室”中。東漢石碑是杭州現存年代最早的碑刻,在秀麗的湖山閃爍著熠熠光輝。 4.湖上仙山 晉代古剎 1600年以前的晉代,宗教文化流入杭州,西湖北山來了壹位道家葛洪(284~364),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論家、醫藥家、煉丹術家,杭州人稱之“葛仙翁”。他在山上結廬(抱樸廬)煉丹,這座山從此稱“葛嶺”,葛洪煉丹的地方即今“抱樸道院”。 東晉鹹和三年(328),印度僧慧理來杭,登靈鷲峰(今飛來峰),嘆為“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峰飛來”,並指為“仙靈所隱之處”,在山下創建靈隱寺。兩年後又在天竺山創建翻經院(後改法鏡寺),即下天竺。 5.隋建杭州 鳳山奠基 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改錢唐為杭州(從此有“杭州”之名)。隋開皇十壹年(591),將杭州縣治由虎林山(後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今鳳凰山下江幹壹帶),並依鳳凰山築城,周圍15公裏,是為最早的杭州城。美麗的鳳凰山下,依江傍湖的杭州主城格局,壹幅杭州的城池變遷圖,還有自隋代開通大運河(自鎮江京口至杭州八百裏),從此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杭州經濟文化大發展。 6.唐代水閘 白傅留詩 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剌史(最高行政長官)。任職期間,治理西湖,築堤建閘,放水灌田,重修供民甘泉的六井。他開築 “聖塘三閘”,引湖水灌溉農田,作《錢塘湖石記》說:“凡放水溉田,每減壹寸,可溉田十五余頃。”離任時留詩:“唯留壹湖水,與汝救兇年。”白居易當年築的聖塘閘,至今尚在湖邊。又因有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後人為紀念他,將白沙堤改名“白堤”。 7.雷峰寶塔 吳越遺韻 秀麗的西湖三面雲山,南北對峙兩座寶塔。都是北宋初年(吳越國末期)所建。南面夕照山雷峰上的雷峰塔,演繹了歷史滄桑、民間傳奇。北宋開寶八年(公元873年),在杭州的吳越國最後壹任國王錢弘俶決心“納土歸宋”,促成國家和平統壹 。這時他寵愛的黃妃產子,為了慶賀並祈福,建造了這座寶塔,初名黃妃塔,後因地而名稱雷峰塔。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倒坍。因伴有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壹《白蛇傳》故事,又是西湖十景之壹“雷峰夕照”,遐邇聞名。2002年於原址重建,再現“雷峰夕照”佳景。 8.西湖太守 萬古流芳 在杭州建城以後2200多年歷史上,至少有過500多任地方行政長官,其中最受老百姓愛戴,至今還念念不忘的應數北宋時的蘇東坡。 詩人蘇東坡兩次來杭州任地方行政長官。任期內,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在第二次出任時,見西湖淤塞荒蕪幾占面積之半,積葑約10公頃。他向朝廷上奏《乞開西湖狀》,用工20萬,取葑泥築長堤,架六橋,植桃柳芙蓉,人稱“蘇堤”。湖中堆島,外建三塔(座標),即今“三潭印月”。因詩人有絕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從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9.白塔橋邊 故宮遺夢 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鳳凰山築紫禁城,周長4.5公裏。又築外城高6.7 米,闊3.3米,城門13座。紫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氣勢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焚燒殆盡。只有白塔橋邊的白(石)塔依然屹立。從白塔眺望鳳凰山南宋故宮遺址,壹片蔥綠,通向禦苑的古道石級直達鳳凰山巔。 10.十景題名 古剎駐蹕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首次來杭州,遊西湖。以後,康熙又4次南巡來杭州。其間在孤山築行宮(今文瀾閣),疏通市內河道湧金河(浣紗河)以通龍舟。最有影響的是為“西湖十景”題名,改其中的“曲院荷風”、“兩峰插雲”為“曲院風荷”,“雙峰插雲”。康熙每次來杭,都從城隍牌樓(巷)上吳山進香,當年上山的禦道石階尚在。還到西湖晉代古剎靈隱寺駐蹕,題寫“雲林禪寺”匾額,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