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壹首瓢詩

壹首瓢詩

這首詩壹直被稱為魏詩歌中的傑作。有人說是“神作”,也有人說是“化筆”(見高買《唐宋詩詞》),評價很高。題目是寫給壹個道士隱士川角山的詩。既然是“帖”,自然會流露出緬懷山中道士的情懷。但記住只是壹層,還有更深的壹層需要細細品味。詩歌的關鍵在於“冷”字。全詩流露出的就是這個“冷”字。第壹句不僅是說縣城的氣候寒冷,也是說詩人內心的寒冷。因為這兩種冷,詩人突然想起了山中的道士。山裏的道士在這種寒冷的氣候下到山溝底去撿柴火,撿了柴火又回來“熬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食,因白石住於山中。”而道家修行,要取“應時”。知道了這些,就很清楚“山客”是誰了。道士在山中苦練,詩人思念故人,想送他壹瓶酒,讓他在這個秋夜得到壹點友情的慰藉。但是,轉念壹想,都是住在每壹座大山裏,遇到水就停水的人。今天,他們可能會在這塊巖石旁定居,而明天,他們恐怕會搬到另壹個洞穴去定居。另外,秋天來了,山上全是落葉,不容易找到路。他們走過的足跡自然被落葉覆蓋。那麽,到哪裏去找這些浮雲無根的人呢?詩雖然壹路寫得淡淡的,卻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變化。壹開始因為縣城冷想到山裏的道士,後來想到送酒安慰,最後因為找不到而感到無奈。而心中的孤獨,最終也無法化解。詩人通過感覺和意象的協調來描述這些復雜的感情。“郡裏冷”這兩句話,可以看出詩人在郡裏的孤獨。“聚精薪”和“沸白石”是壹個形象,包含了道士在山中的各種活動。“抱著的欲望”和“遠方的安慰”是另壹種感情的表達。“落葉空山”是另壹種現象。是深山,蕭灑秋氣,滿山落葉。這些意象和情感串聯起來,構成了深刻的意境,非常耐人尋味。這首詩看似蕭瑟悠遠的場景,但人們想象的卻是平淡卻深情。在蕭瑟中見廣闊,在平淡中見深邃。這種用筆的方式,讓人有壹種“走神”的感覺,如隨水而行,道路壹帆風順。蘇東坡很喜歡這首詩。《徐延洲詩話》載:“魏蘇州詩曰:‘落葉滿光禿禿的山坡,我怎能尋得他的足跡!?'東坡用其韻曰:‘寄語庵中人,空中無飛跡。’這不是才藝,唱絕唱也不合適。石步華《論我仆》詩也指出:“東坡故意向壹個道士隱士川角山學了壹首詩但最後不喜歡。蓋東坡硬,龔偉不硬;東坡仍感興趣,龔偉不感興趣,而且是微妙的。“這就是自然和人工的區別。魏的詩,情、象渾然壹體,這就是所謂的“化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