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山上千尋②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③身在最高層。
註釋①飛來峰:即杭州西湖靈隱寺前靈鷲峰。
②千尋:古代壹尋等於八尺。千尋,形容極高。
③自緣:只是因為。壹作“只緣”。緣,因為。
解釋飛來山上聳立著千尋高塔,聽說登上去可以聽到天雞啼叫,看到東海日出。不怕飄浮的白雲遮住遠望的視線,只因為我已經登上了最高層。
解析《登飛來峰》為王安石三十歲時所作。1015年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故鄉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托壯懷。
首句寫飛來峰和千尋塔的概貌。詩人用“千尋”這壹誇張的詞語,借寫蜂上古塔之高。次句通過傳說故事再寫山之高,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誌、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以浮雲蔽日比喻奸臣蔽賢,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全詩富有哲理,內涵豐富,詩句言簡意賅,風格遒勁豪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