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花神節的花朝節盛況

花神節的花朝節盛況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壹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清人蔡雲的這首《詠花朝》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而吳自枚在《夢粱錄·二月望》中對當時杭州壹帶的花朝節盛況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再詳引。在花朝節這天,人們除了要遊玩賞花、撲蝶挑菜、官府出郊勸農之外,舊時壹些地方在花朝節這天還有女子剪彩花插頭的習俗,如明馬中錫《宣府誌》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彩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到了清代,花朝節又有“賞紅”之俗,清顧祿《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條亦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清人張春華在其《滬城歲事衢歌》壹詩中亦雲:“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

花朝節在唐宋時在宮廷、民間流傳甚廣,到了明、清時期,花朝節仍為文人雅士們時常提及,如明末文學家袁宏道在其《滿井遊記》壹文中即有“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這樣的文字,乾隆年間的進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風江口望采石太白樓,咫尺不得上》壹詩中亦有“今朝花朝無壹花,今夕月夕亦無月”這樣的詩句。不知什麽原因,這壹傳統節日後來卻日漸消亡了。花朝節僅存在於我國廣西寧明、龍州壹帶壯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舊街鎮的花朝節雖盛行八百余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舊時的詩意,而演變成壹個商賈雲集,影響遠及鄂、豫、皖三省十幾個市縣的大型農貿交流會了。除此之外,花朝節已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