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清廉毛筆書法作品
誠信:不損害公共利益;不腐敗。“廉潔”壹詞在詞源上解釋為“公正不腐敗”。漢代王充的《論衡》中有壹句“昔編案之臣,望清白之人也”。辭海解釋為“清廉清白”。屈原的《楚辭》中有壹首“聯幼清廉”的詩。王毅評價“不便宜不幹凈”。東漢時期廬江太守,對政治操守有自己高明的想法。他把下屬賄賂的鮮魚掛在大堂屋檐下,沒幾天就幹了。然後有人送他鮮魚。他指著魚幹對來訪者說:“妳還想讓我把魚掛起來嗎?”送魚的人只好憤然離開。明朝的於謙很欣賞羊的執著,拒腐蝕,從不碰。他寫了壹首詩贊美:“西勝門前無客,勝於廚下掛魚。清風睡南窗,床頭看幾本書。”
廉潔毛筆書法作品
《楚辭·招魂》:“吾幼而潔,吾忠而義也。”王逸註:“不誠則廉。”《漢書·龔宇傳》:“於說孝敬文帝時,貴而廉,貪而不腐。”唐翠秦玲《教季芳》:“夫誠,而道寡;驕橫淫逸之醜,困人者,何也?”《清稿德沛太子傳》:“德沛屢任邊防,清正廉明。他什麽都沒拿過,積了很多錢,結果壹個老本。”
包拯的“誠信戒律”
北宋時,包拯以清官著稱,百姓稱他為“包青天”。
包拯壹生身居高位,大公無私,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晚年,他擔心後人腐敗,就在家裏立了壹塊石碑,上面刻著著名的《家訓廉潔》,以警示後人。它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包家子孫中凡貪汙受賄的,都不能稱為包家子孫,甚至死後也不能葬在其家族的墓地裏。不遵守這壹指示的人不是包公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