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盛行的壹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壹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 篇1《滿江紅》
宋 嶽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lǔ)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què)。
賞析
這是壹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北宋名將嶽飛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嶽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壹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壹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壹心議和,命嶽飛立即班師,嶽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誌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 嶽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裏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誌。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qiáng)櫓(lǔ)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樽還酹(lèi)江月。
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由蘇軾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蘇軾謫居黃州,遊黃岡赤壁礬,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詞。詞中描繪了赤壁雄偉壯麗的景色,歌頌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戰功,並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將寫景、懷古和抒情結合在壹起,縱橫古今,意境寬闊,是豪放詞風代表作。起調將奔騰的長江與飛逝的歷史相交織,造成寬闊邈遠的抒情空間。然後聯想自己壯誌未酬、人生失意的際遇,感慨萬端。全詞的氣氛是開朗、豪邁的,雖然露了壹種低沈、消極的情緒,但不是主要的。全詞既有歷史的沈重感,又有對現實的責任感,是壹支磅礴凝重、回腸蕩氣的悲壯樂章,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zhè)鴣(gū)。
賞析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gàn)江途經造口時所作的詞。此詞寫作者登郁孤臺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茍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壹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沈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xiàn)。
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創作的壹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整首詞的意思簡潔明了,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裏,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壹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壹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寫出夏夜的山村風光。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年豐收的喜悅。
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 篇2《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賞析
這首詞是惜春懷人,抒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寫殘春之景、惜春之情。開首即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說它向人們報道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又報”二字,顯然表明作者對“芳菲”愛戀之深長已非壹年,而此情卻粗暴地頻遭打擊。“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這兩句表面是寫時令、寫景物,實是說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這是正常的,誰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青春初戀遭此打擊,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發出愛春、戀春之意,表現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躍和升華,而這愛春、戀春之意恰恰基於對“風色暴”的怨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可謂恰到好處。此詞寫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隱喻、象征人生情感的歷程和隱秘;抒情熱烈、果決,傾吐心聲,愛憎鮮明。情韻高遠,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 篇3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註釋
⑴徐門:即徐州。
⑵謝雨:雨後謝神。
⑶簌簌:花落貌,壹作蔌蔌,音義皆同。
⑷繅車:抽絲之具。繅,壹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裏,抽出蠶絲。
⑸牛衣:蓑衣之類。這裏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食貨誌》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⑹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壹作謾。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壹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壹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壹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裏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壹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壹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壹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壹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並好像有什麽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裏卻是那麽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麽認真,多麽細心,多麽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壹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壹看,原來是壹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壹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壹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壹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求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壹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壹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裏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壹村又壹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幹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壹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壹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壹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壹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壹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後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並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壹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壹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壹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
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 篇4鵲橋仙
陸遊
壹竿風月,壹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鑒賞
陸遊這首詞表面上是寫漁父,實際上是作者自己詠懷之作。他寫漁父的生活與心情,正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情。
壹竿風月,壹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臺西住,這裏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征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閑、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系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壹首詠嚴光的詩說:壹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征召,但還有求名心。陸遊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後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誌和的《漁父》,後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漁父詞,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
陸遊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在張誌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我們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陸遊另有壹首《鵲橋仙》詞: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壹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也是寫漁父的。它上片所寫的大概是他四十八歲那壹年在漢中的軍旅生活。而這首詞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略中原事業夭折以後,回到山陰故鄉時作的。兩首詞同調、同韻,都是寫他自己晚年英雄失誌的感慨,決不是張誌和《漁父》那種恬淡、閑適的隱士心情。讀這道詞時,應該註意他這個創作背景和創作心情。
經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 篇5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
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
畢竟不成眠,壹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
系我壹生心,負妳千行淚。
——宋代·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譯文
小睡之後,就因薄被而被凍醒,突然覺有種難寒名狀的離別滋味湧上心頭。輾轉反側地細數著寒夜裏那敲更聲次,起來了又重新睡下,反復折騰終究不能入睡,壹夜如同壹年那樣漫長。
也曾打算勒馬再返回,無奈,為了生名功名已動身上路,又怎麽能就這樣無功而回呢?千萬次的思念,總是想盡多種方法加寒開導解釋,最後只能就這樣寂寞無聊地不了了之。我將壹生壹世地把妳系在我心上,卻辜負了妳那流不盡的傷心淚!
註釋
憶帝京:詞牌名,柳永制曲,蓋因憶在汴京之妻而命名,《樂章集》註“南呂調”。雙調七十二字,上片六句四仄韻,下片七句四仄韻。
薄衾(qīn):薄薄的被子。小枕:稍稍就枕。
乍覺:突然覺得。
展轉:同“輾轉”,翻來覆去。《楚辭·劉向》:“憂心展轉,愁怫郁兮。”數寒更(gēng):因睡不著而數著寒夜的更點。古時自黃昏至拂曉,將壹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個時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每更又分為五點,更則擊鼓,點則擊鑼,用寒報時。
擬待:打算。向子諲《梅花引·戲代李師明作》:“花陰邊,柳陰邊,幾回擬待偷憐不成憐。”征轡(pèi):遠行之馬的韁繩,代指遠行的馬。潘問奇《自磁州趨邯鄲途中即事》:“旁午停征轡,炊煙得幾家?”
爭奈:怎奈。張先《百媚娘·珠闕五雲仙子》:“樂事也知存後會,爭奈眼前心裏?”
行名:出行的打算。
只恁(nèn):只是這樣。辛棄疾 《蔔算子·飲酒不寫書》:“萬劄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賞析
這首《憶帝京》是柳永抒寫離別相思的系列詞內之壹。這首詞純用口語白描來表現男女雙方的內心感受,藝術表現手法新穎別致。是柳永同類內品中較有特色的壹首。
起句寫初秋天氣逐漸涼了。“薄衾”,是由於天氣睡涼卻還沒有冷;從“小枕”看,詞中人此時還擁衾獨臥,於是“乍覺別離滋味”。“乍覺”,是初覺,剛覺,由於被某種事物觸動,壹下引起了感情的波瀾。接下來內者將“別離滋味”內了具體的描述:“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空床展轉,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於夢中也許還可以解愁。默默地計算著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後,又躺下來。
區區數筆把相思者床頭展轉騰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狀,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來了。“畢竟不情眠”,是對前兩句含意的補充。“畢竟”兩字有終於、到底、無論如何等意思。接著“壹夜長如歲”壹句巧妙地化用了《詩徑·王風·采葛》中“壹日不見,如三歲兮”的句意,但語句更為凝煉,感情更為深沈。這幾句把“別離滋味”如話家常壹樣攤現開來,質樸無華的詞句裏,蘊含著熾烈的生活熱情。
詞的下片轉而寫遊子思歸,表現了遊子理智與感情發生沖突復雜的內心體驗。“也擬待、卻回征轡”,至此可以知奈,這位薄衾小枕不情眠的人,離開他所愛的人沒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為“別離滋味”所苦了。此刻當他無論如何都難遣離情的時候,心裏不由得湧起另壹個念頭:唉,不如掉轉馬頭回去吧。“也擬待”,這是萬般無奈後的心理活動。可是,“又爭奈、已情行計”意思是說,已經踏上征程,又怎麽能再返回原地呢?歸又歸不得,行又不願行,結果仍只好“萬種思量,多方開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寂寞厭厭地”,百無聊賴地過下去了。最後兩句“系我壹生心,負妳千行淚”包含著多麽沈摯的感情:我對妳壹生壹世也不會忘記,但看來事情只能如此,也只應如此,睡如此,卻仍不能相見,那麽必然是“負妳千行淚”了。這壹句恰到好處地總結了全詞彼此相思的意脈,突出了以“我”為中心的懷人主旨。
這首詞“細密而妥溜”(劉熙載《藝概》),純用口語,流暢自然,委婉曲折地表達抒情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情愛,思想和藝術都比較情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