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三絕是指綿竹的茶、酒、畫。茶是指趙坡茶;酒是指劍南春酒;畫是指綿竹木版年畫。
茶是指趙坡茶。自唐代起,綿竹“趙坡茶”被列為貢茶,而後就有了“盛唐茗貢品,中華趙坡茶”的贊美之詞。
趙坡茶是中國歷史名茶、中國傳統名茶,具有壹千多年歷史,原產地為四川省綿竹市趙坡茶仙谷,有綠茶、花茶、紅茶等茶類 。
“盛唐茗貢品,中華趙坡茶”,作為唐代貢茶的趙坡茶以芽嫩、香幽、旨高、趣長而著稱,南宋詩人陸遊以詩句 “茶試趙坡如潑乳”表達對她的厚愛。“壹壺燒春劍南醉,半盞趙坡綿竹香”,趙坡茶與劍南春酒、綿竹年畫並稱為綿竹三絕,《中國茶葉大辭典》將綿竹趙坡茶與峨眉白芽、雅安蒙頂並列為珍品。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傳承“趙坡茶”制作技藝上開發的趙坡綠劍榮獲四川省“優質綠名茶”獎、國際名茶銀獎等獎項。
酒是指劍南春酒。《唐國補史》劍南春入載正史劍南春榮膺“大唐國酒”並被錄入《唐國補史》、《德宗本紀》,成為唯壹載入正史的當代中國名酒。
劍南春酒,四川省綿竹市劍南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與趙坡茶、綿竹年畫並稱為綿竹三絕。
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壹,與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劍南春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的唐朝。據《後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在盛唐時期劍南春被選為宮廷禦酒。劍南春是現代中國唯壹載入正史的中國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唯壹尚存的大唐名酒,其傳統釀造技藝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裏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中蜜酒“三日開甕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
畫是指綿竹木版年畫。綿竹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的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壹,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綿竹年畫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繪為特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內容以吉祥喜慶、民間傳說、鄉土生活等為主,構圖豐富誇張、色彩鮮艷明快,具有鮮明的農耕文化特色。
2006年5月20日,綿竹木版年畫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1。
綿竹的風俗民情
年畫
綿竹年畫為民間工藝美術品,中國四大年畫之壹? 。由於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綿竹年畫有門畫、畫條、鬥方等品種。技法細膩,造形質仆、粗獷,色彩鮮明,深受西南、西北以及其他壹些地區群眾的喜愛,並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綿竹年畫始於明末清初,盛於清光緒年間,其形式主要有門畫,鬥方、畫條等。其制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線,再敷以彩繪。制作程式和特色全在於手工施彩和勾線。
戲劇
清代初年綿竹的戲劇活動便很繁盛,康熙五十壹年(1712年)綿竹縣令陸箕永在壹首《竹枝詞》裏就曾寫道:“山村社戲賽神幢,鐵板檀槽柘人梆;壹派秦聲渾不斷,有時低去說吹腔”。
乾隆年間,羅江籍進士李調元在《新搜神記》中也寫到“綿竹東嶽廟有沙彌素有能戲之名,忽壹日竊其師千錢,逃入班中學戲”的事。綿竹的戲劇活動已經十分活躍,與戲曲同作為民間藝術品種的綿竹年畫,也同戲曲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至遲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西廂記》等戲劇年畫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