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用八桂最早的名稱是《山海經》:“番禺之西,八桂成林。”
廣西長期以來被稱為“桂”、“八桂”。據考證,“八桂”之譽,由古代《山海經》中的“桂林八樹,本禹以東”演變而來。晉代文學家郭璞說:“八木成林,說起來很了不起。”孫綽寫《賦遊天臺山》時有詩《八桂森挺霜》。六朝梁代詩人也有“南有八桂,無四季繁華”的記載。
但筆者無意與廣西聯系。在民間,詩人與廣西的正式聯系始於唐代的韓愈。韓愈在《寄貴州大夫顏》詩中說:“蒼歸,吾地在湘南。”湖南稱為“湘”,廣西在湖南的南部,韓愈詩中的貴州位於廣西桂林。
宋代詩人楊萬裏有“自八桂三鄉來,憶十年前雙松”。元代程也說:“八桂山川臨鳥路徑,九風雨濕龍潭。”可見八桂之名深入人心,在民間廣為流傳。
據《大明統壹誌》正式編纂,“八桂為廣西桂林之名”。當時廣西的首府在桂林,桂林代表廣西。從此,廣西稱“八桂”正式固定在官書上。
擴展數據:
廣西盛產桂花樹,連片成林。桂花樹有兩種。壹種是藥用桂花,全身是寶,葉子可以榨油,果肉是名貴藥材,可以用來做香料。自古以來就是地方政府向朝廷進貢的珍貴物品;壹種是觀賞桂花,顏色白中帶黃,香氣淡雅。
廣西作為桂花的美譽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壹個原因是廣西盛產桂花樹。另壹個原因是秦始皇設桂林郡,因桂林盛產桂花樹而得名。廣西首府設在桂林,並擴展為廣西的別稱。“八貴”中的“八”是大而多,茂盛的意思。
大面積桂花樹長成森林,桂花遍地,故稱桂林。桂花樹和桂花的特殊名聲叫做“八桂”,“八”壹般指大而多,但不是壹個確切的數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