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童孫未解供耕織, 下壹句是什麽

童孫未解供耕織, 下壹句是什麽

“童孫未解供耕織 ”的下壹句是 “也傍桑陰學種瓜。”出自宋代詩人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

原詩如下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宋代: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在田裏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範成大晚年退隱故鄉石湖寫的壹組四季田園雜感詩,***60首,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時五組,每組12首。都是描寫的鄉村生活。這裏選的是“夏日”詩壹首。

這首詩描寫了寧靜平和的農村生活,大人織麻耕種,小孩學種瓜,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瑣事,卻透露著壹種平凡卻知足的精神狀態。樸素的農村生活,粗食淡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壹種平淡之美緩緩流著。

在古代,雖然沒有兒童節,但是,那時候的孩子,也會給自己找樂子。有句話說得好:只要有童心,天天都是兒童節。初夏時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他們在過家家,煞有介事地點瓜種豆哩。

這首詩寫初夏時節農村人們緊張勞動的生活情景。詩的大意說:白天人們忙著到田裏去鋤草,回家後夜晚忙著紡線織布。農村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自都擔當起家庭中壹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雖然還不懂得幹耕田織布的活兒,可是也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菜種瓜。

範成大從小父母早亡,家境貧寒。但他聰明好學,在深山禪寺十年苦讀,壹朝出山,就考中進士功成名就。晚年他看破了朝政的昏暗,隱居在距蘇州古城僅五公裏的石湖,自號石湖居士。

石湖是富饒的魚米之鄉,早在五、六千年前,人們就在這裏定居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是著名的吳王苑囿和吳越之爭的戰爭遺址勝地。這裏山水相依,煙波掩映,堪稱勝絕,被譽為“吳中勝境”。範成大的壹生經歷豐富,無論是為官執政還是詩詞歌賦都有很深厚的造詣。

尤其是晚年退居鄉裏創作了著名的《四時田園雜興》和《臘月村田樂府》詩集,生動描寫了各個季節的農村景物,風格清新明快,優美流暢,富有韻味,成為宋代石湖水鄉風土人情和田園生活的形象寫照,對後世影響極大,範成大也因此被譽為“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其中《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五部分,在這首詩中,詩人善於從側面著筆,通過童孫也學種瓜的描寫,突出了農村男女老幼都熱愛勞動的主題,富有農家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