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廬山有壹大瀑布(廬山瀑布)、兩大峽谷(桃花源、棲賢谷)、三大名泉(天下第壹泉谷簾泉、天下第六泉招隱泉、秀峰聰明泉)、四大“國保”(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崖石刻、紫陽堤)、五大叢林(秀峰寺、歸宗寺、棲賢寺、萬杉寺、海會寺)。
仙人洞景區
是壹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這裏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裏不僅是歷來最為遊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
含鄱口景區
廬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壹。廬山觀日,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為最佳地點。清晨,只見鄱陽湖上晨光熹微,天水壹色, 壹輪紅日射湖而出,金光萬道,霎時湖天盡赤,半壁河山成了壹幅燦爛絢麗的畫卷。 雄偉、瑰麗、雲濃霧密,莽莽蒼蒼,狀如魚脊的含鄱嶺,像壹座屏界屹立在廬山的東南方。
錦繡谷景區
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作用,錦繡谷這塊面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復刻切,形成了壹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繢。”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
三疊泉景區
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經環廬山旅遊公路可達。距九江市區26公裏。是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壹體的山丘型旅遊地。宋紹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發現,故有“壹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傳”的詩句。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旅遊開發,2001年11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秀峰景區
秀峰泛指香爐、雙劍、文殊、鶴鳴、行龜諸峰。這裏山峰奇秀,風光旖旎,香爐峰雲煙繚繞,飛瀑如練;雙劍峰如劍插雲霄,淩厲壯觀;姐妹峰似姐妹比肩,意趣盎然;鶴鳴峰若仙鶴將鳴,其態栩栩。在“雙劍”和“鶴鳴”兩峰之間,開先瀑布***源分流,壹為東瀑,形似馬尾,故名馬尾瀑;壹為西瀑黃巖瀑,狀若銀河,從天而下。兩瀑又在青玉峽合流,瀉入龍潭。歷代有不少名人在這裏流連忘返,作詩題記。
東林大佛(東林寺下院景區)
東林大佛總投資超過10億元,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點,是代表當代高水平的宗教藝術精品。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凈土文化區、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隱逸文化區、安養區、海會堂、大德精舍區等。建成後將是中國國內唯壹壹個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老與臨終關懷為壹體的國際性宗教與文化交流平臺。
觀音橋景區
景區以觀音橋為中心構成的壹個風景區。觀音橋原稱棲賢橋,又稱三峽橋,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壹。觀音橋於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由江洲匠陳氏三兄弟所建。長約24米,寬約4米,單孔橫跨於大漢陽峰和五老峰之間的深澗之上,以五排同型重各壹噸多的花崗巖105塊扣砌而成,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雖經千年、仍緊固如初,被譽為中國南方橋梁建築史上的壹顆明珠
白鹿洞書院景區
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星子縣城12公裏。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書院。它以悠久的歷史,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殿堂,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祟為“海內書院第壹”、“天下書院之首”。1959年,白鹿洞書院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
太乙村景區
太乙村景區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於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有國民黨蔡庭楷、白崇禧、陳誠等十八位著名高級將領在此修建了大小不壹、風格各異的十八幢別墅。境內主要由十八幢別墅遺址、九奇峰、第四紀冰川遺跡、觀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點構成。
桃花源景區
坐落在廬山最高處的漢陽峰西,名康王谷,又俗稱廬山壟,為廬山三大峽谷之壹。由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吳官村、康王城、谷簾泉等景點組成。從星子縣城出發,沿山南公路,西行近20公裏,至德安、星子交界的隘口,往北折數公裏即到觀口山門。如果早晨從南昌或九江出發至星子山南旅遊,則可從昌九高速公路到德安,穿城而過不久便到隘口,往北折數公裏到觀口山門,這樣,桃花源景區便成了星子山南旅遊的起始點。
溫泉景區
溫泉位於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因區內有廬山溫泉而得名,境內有陶淵明故裏栗裏陶村、溫泉療養院,歸田後醉臥松雲、把酒賞菊的醉石館;王羲之鵝池、墨池、玉簾聽瀑讀書的石屋;朱熹手書醉石;佛教勝地歸宗寺、道教勝地的簡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