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最美離別語句(唐詩中最美的十首送別詩)

最美離別語句(唐詩中最美的十首送別詩)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縱然送別詩有千千萬,但我最愛的還是這兩句,因為 世人離別苦,所懷在重逢。 這兩句出自 王維的《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作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素有"詩佛"之稱,他詩中的靜謐深禪是旁人所模擬不來的,也因此有詩畫相融的美譽,被蘇軾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王維詩歌的最動人之處,還是在於其深情,似淡而深,情韻悠長,"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等等詩句,都是如此。

這首《山中送別》,寫的並不是送別當時的依依不舍,而是把目光和詩情都傾註到了送別之後:故人已走,詩人獨自壹人在這深山中,黃昏的晦暗為這離別更添壹絲苦澀,柴門輕掩,詩人所心心念念的,都是明年還能否與故人相見?春草離離,若是能和朋友壹起欣賞這美好春色,那自然是欣喜至極。可若是故人不歸……縱使姹紫嫣紅開遍,於他又有何益?

語淡情深,別離之萋萋,盡在於此。

壹、"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生在世,難免經歷別離。不管是地域上的相隔,還是生死離別,只要是有情之人的離別,都難免令人惆悵。我們如今不管身在何處,都能電話視頻聯系,即便這樣還嫌天涯相隔,那在古時候,由於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壹朝別離,很可能就是生離死別,或壹生再難相見。因此那時候的離別就顯得分外惆悵。

詩歌的生命在於情。於是,有了離別真情的加持,古人的別離之作就很容易寫得分外動人。 南北朝的江淹曾在著名的賦作《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可謂說盡別離之感。宋代詞人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是寫盡別離人的淒苦落魄,而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所寫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則喊出了萬千別離者的***同心願。

送別詩說是送別,其實多是期待重逢,畢竟若不是無奈,有誰願意經歷離別呢?因此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也就成了筆者最喜愛的兩句送別詩。

二、十首最美送別詩,說盡千載別離情

除了王維的《 山中送別 》,下面這九首唐詩,亦是送別的經典之作,從方方面面道出了古人的離別之情。

第壹類:情深意切,令人感動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水深千尺,

不及送我情。

這首詩是李白在遊歷桃花潭,將走之時,好友汪倫深情送別,李白就寫下了這首詩送給汪倫,也是紀念這般深重的情意。

李白的這首詩著重點在於感懷汪倫的真情相待。許多人提到李白杜甫的關系時,總會忍不住提到這首名作——《贈汪倫》。的確,李白在詩中完全不掩對汪倫的感謝,將汪倫的送別情意比做比千尺潭水還深。而這首詩作為送別之作,倒是瀟灑暢快,壹洗離別的淒楚,"乘""欲""聞""踏"等詞,更是十分具有畫面感,使得此詩動感十足,流暢自然。

第二類:千言萬語,化為壹句關懷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朝雨沾濕了塵土,柳色如此溫柔,讓我想起"留",但終究我知道這離別是不可避免的了,希望妳多飲壹杯吧,畢竟向西出了陽關,就難再碰到故人了。千言萬語化作壹句關懷,未說的妳都懂,從此壹別,萬望珍重。

第三類:情緒復雜,是送別而意不在送別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的這首送別詩較為特殊,是少有的以送別為題卻意不在寫送別的,當時他受人毀謗,寫這首詩,尤其是後兩句,其實是在表明真心。

送別自然是憂傷的,寒涼的夜雨落在江上,我在這裏送朋友,心緒孤涼。壹個"孤"字,既寫出離別的孤獨,又表明自己受讒言誤解的孤獨心境。因此詩人心中有事,便對辛漸說:如果洛陽的親友們問起來,妳壹定要替我告訴他們,我還是壹片冰心,未染塵埃。

第四類:胸襟開闊,勸告友人:莫懷離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王勃的這首詩心胸闊大,壹掃千古離別之苦。雖然不得不經歷離別,但我們可以盡可能積極地面對這人生諸般失意愁苦,與其淒淒慘慘傷懷傷別,不如看開這壹切,我們以這樣的心態前進,何愁沒有朋友呢?況且既然已經有知心朋友,不管在哪裏都知道對方的掛念和理解,哪怕相隔天涯海角,都沒有什麽可擔心的啊!

高適的《別董大》 也是同樣的胸襟開闊之作: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是典型的以哀景反襯樂情。千裏黃雲,北風吹雁,再加上大雪,如此昏暗的圖景,在這樣的場景裏送別,怎壹個愁苦了得!可詩人卻非但不覺得悲傷,反而勸告朋友:不要憂愁前行路上沒有知己,天下有誰不認識妳呢!想來不論誰聽了這樣的話,都會壹鼓作氣大膽前行吧,這種寫法和《詩經》中的"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是同樣的妙用,襯托出詩人異於常人的心胸。

再來看 王昌齡的《送柴侍禦》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與那首滿含心事的《芙蓉樓送辛漸》不同,這首詩中的離別之情卻不顯傷懷,而是十分樂觀。詩人說這次送別並不令人感到悲傷,這是為什麽呢?因為"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是此詩佳句。這兩句先肯定後反問:青山連接了妳和我,即便離別又怎樣呢?明月***同照耀著我們,有何來兩鄉之分呢?我們都在***同壹個天下間啊!

明月既是引發人們思念的壹個重要意象,亦是聯系山河各地人們的壹個連接物,不管身處何處,只要望向明月,壹想起親友愛人此刻說不定也在望向月亮,就覺得似乎還是在壹起望月壹般,令人在離別之際多多少少感到些欣慰和釋懷。

第五類:淒楚難消,黯然銷魂

離別離別,終究還是淒苦的,因此唐代的送別詩,也還是寫惆悵離情的最多。

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送別的亭子,自然是天下傷心地,萬古傷情處。連春風也明白別離的痛苦,連柳條都不青了。壹個擬人化的手法,寫出離別的斷腸,和"天若有情天亦老"是異曲同工。

再來看 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蒼蒼竹林,寺廟鐘聲,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壹樣,光景物壹擺,就是壹個"愁"字。"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壹個"獨"字,寫出詩人的孤獨寂寞,這都是離別所致啊。

還有 白居易的《南浦別》: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白居易這首詩寫得也是通俗易懂,但仍不乏情致。前兩句用對偶,壹別壹秋,壹南浦壹西風,淒楚已盡。再"淒淒""裊裊"兩疊詞,更是加深了這種淒然和蕭瑟。果真是"壹看腸壹斷"哪!詩人只好勸誡:"走吧,千萬不要回頭。"怕是壹回頭,就忍不住流淚了吧。

十首詩說完了,送別的各種情感也基本都說盡了。但離別是說不盡的話題,古今中外,現世未來,永遠都為這情感銷魂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