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家境衰落,曹雪芹的後來生活極端困苦,曹雪芹的朋友敦誠、敦敏和張宜泉諸人的詩篇中有關曹雪芹的記錄,從中就可以知道。在敦敏的《贈曹雪芹》中寫道:尋詩人去留僧壁,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舊夢憶繁華。敦誠在《贈曹雪芹》中寫道: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貧困生活。房屋破敗,全家窮到吃粥,酒錢也付不出,靠賣畫來貼補家用。秦淮風月,金陵脂粉的舊日繁華,同今天的衰敗零落形成了壹個鮮明的對照。
敦誠說他“於今環堵蓬蒿屯”。敦敏《訪曹雪芹不遇》中說“柴扉晚煙薄,山村不見人”,張宜泉在《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的詩裏,有“寂寞西郊人到罕”之句,在《題芹溪居士》詩裏有“廬結西郊別樣幽”之句,這些都是曹雪芹從“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跌落到“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困境地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