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詩句關於生活 1.朱熹用來形容寫作與生活關系的詩句
1、《觀書有感二首(其壹)》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要問為什麽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裏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壹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
擴展資料
《觀書有感》是朱熹用比喻的手法談觀書感悟的理趣詩。宋詩受禪偈影響,說理者多多。但能把道理說好,又有文學趣味的不多。朱熹這兩首《觀書有感》算是理趣俱佳之作。
朱熹這個人,無論是非對錯,都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大。有壹個對聯,上聯是: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於孔子。
梁啟超批評清代依附皇權的程朱派大儒,尊朱甚於尊孔,具體表現為:寧說周孔錯,不說程朱非。
這些說法,看似奇怪,但都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雖然有陸王派與程朱對抗,但還是朱熹的影響。王陽明早年迷信朱熹,後來反對朱熹自成壹宗,最後還免不了撰寫《朱子晚年定論》。
且不說朱熹的學術成就如何,他這兩首《觀書有感》的確是佳作。
第壹首以方塘比喻書本(圓者為池,方者為塘),映現萬事萬物。池水清澈,正是因為有源頭活水。這活水,當然是源源不斷的知識。
不過這首詩如果在雲門宗的祖師那裏,只能算不合格,正所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流進來的水終歸不是自家寶藏。
第二首講得是能量大小和時機的問題。春水方生,大船也變得像羽毛壹樣,輕輕地浮了起來;之前水小的時候,白費了許多推移的氣力;水他了,能在水中自在地運行。
鯤鵬扶搖直上,需要憑借羊角大風的力量;艨艟自在中流,需要憑借春水的浮力。這是能量大小的問題,也是時機問題。
百度百科-觀書有感二首
2.古詩雖然多為描繪現實生活,但也不乏蘊涵著深刻道理的詩句
是朱熹很有名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賞析:這是壹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壹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