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晏子之禦晏子為齊相,出。
其禦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
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損抑⑦。
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註釋:①禦: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裏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
⑤誌念:誌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
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譯文]: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壹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很是神采氣昂。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麽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
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妳,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看妳的樣子,好像還覺得很滿足,我因此要求離婚。”
從此之後,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麽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1.解釋下列短語。(1)意氣揚揚: (2)名顯諸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壹項。
( ) A.本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B.本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壹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
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結合文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麽。
答案:1.(1)趾高氣揚,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諸侯各國都有很大的名聲。2.今天我看他出門,雖然誌向遠大,深謀遠慮,卻總是顯出自己很謙虛的樣子。
3.B4.晏子的標準是:有了缺點能虛心接受意見,並及時加以改正。二子魚論戰宋公及楚人戰與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⑤)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節選自《》)註釋(1)泓:泓水 (2)既:盡,完了 (3)濟:渡過 (4)司馬:統帥軍隊的最高長官,這裏指子魚。 (5)陳:同“陣”,擺好陣勢。
[譯文]:宋襄公領兵和楚軍在泓水地方交戰。宋軍已經排好隊列,楚軍還未全部渡河。
子魚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請下令攻擊他們。”襄公說:“不行。”
楚軍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隊列,子魚又將上述意見報告襄公。襄公說:“還不行。”
等到楚軍排好了陣勢,然後才攻擊他們,結果,宋軍大敗。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譯下面的句子。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用原文語句答題。(3分)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動進攻的時機:(1) , ;(2) 。
答案:1.隊列2.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後半句也可);(2)既濟而未成列三孔子見齊景公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
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選自《呂氏春秋》)註:①廩丘:地名。
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
④丘:孔子,名丘。[譯文]: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贈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供養之地。
孔子拒絕不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遊說景公,景公並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於是令弟子駕車,辭別景公離去。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孔子辭不受 辭:(2)今說景公 說: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為什麽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 答案:1.(1)推辭,拒絕 (2)遊說,說服2.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 3.孔子認為自己沒有功勞,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資格受供養之地。
四[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
久處壹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
③[審]詳細。④[庶幾]差不多。
⑤[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
2. 求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閱讀理解答題時候的格式,比如什麽樣的問題高考古詩鑒賞的九種答題格式歸納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壹是鑒賞,二是評價。
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
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於詩歌的想象能力。考生從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樣去想象,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
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古詩鑒賞的答題格式”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壹、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壹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壹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在我們心中立起了壹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著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壹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匯集成壹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決心化作洶湧澎湃的波濤。
(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誌、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誌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三、所抒感情:通過什麽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麽感情 例3.閱讀下面壹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畫眉鳥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四、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麽意境 例4.閱讀下面壹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壹“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壹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
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壹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妳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麽?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
作者用壹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壹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①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註]①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雲”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七、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麽+抒什麽情 例7.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壹絕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壹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壹動壹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八、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
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壹句壹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
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
3. 文言文閱讀要點解析“365在線答疑網老師”幫妳解答 考試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於、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並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壹字不漏,壹字不添,壹字不倒,壹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壹字不錯.中考默寫壹般4句詩、2句文,特別註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註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註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註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壹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壹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壹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註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壹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壹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註釋,壹定要充分利用註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註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註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4.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解析: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壹字不漏,壹字不添,壹字不倒,壹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壹字不錯。
中考默寫壹般4句詩、2句文,特別註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註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註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註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3.對壹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壹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壹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
如省略句,註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壹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壹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註釋,壹定要充分利用註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註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註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法。
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嶽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於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註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跳壹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
下面就復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確解釋字詞含義。註意利用註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壹,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於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範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
解答時務必註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於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
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壹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壹般在於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
有的以課內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遊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壹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遊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壹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壹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幹,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後面壹篇只是前壹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
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壹致的。 5.拓展遷移。
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於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註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地取舍,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
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壹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誤區提醒例 文言文閱讀(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
5. 高中語文文言文和詩歌鑒賞怎麽提高詩詞的話:首先要掌握的壹些專業術語 例如以小見大 借景抒情 襯托 ……其次解題時應註意分層次解答 例如標上小序號.這個老師看了非常喜歡 會有印象分的 再來就是壹定要將橫線寫滿 老師們都不願意見到空格的 尤其是高中老師 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要自己整合後再作答!最後 字跡壹定要工整 如果自認字寫得不好看的話 也壹定要寫整齊!文言文的話:只有壹種方法 每天都練 ,多做題目,多看幾篇文言文,再看看解釋,練出感覺來的話 不看文章都能解題!還有做文言文先看選項 畢竟只有壹個答案是錯的 選項會給出提示的。
6. 古文閱讀及答案任何[湖北卷]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壹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壹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壹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壹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壹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壹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壹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到……去 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壹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壹組是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壹腳 把他踢出壹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 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2分) ⑶李超開始不說,尼僧壹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3分 [上海卷] 閱讀下文,完成第18-23題.(16分) 冷泉亭記 唐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潔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②,有相裏君造③作虛白亭,有韓仆射臯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註①四封:四邊疆界.②領郡者:擔任州刺史的人.③相裏君造:姓相裏,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地搜勝概 概( ) (2)物無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甲( ) (4)佳境殫矣 殫( ) 20.下列對句中加括號的詞用法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2分) ① 靈隱寺(為)尤/山樹(為)蓋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