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錦衣衛殺人如麻的佩刀,為何會起“繡春”這個秀氣的名字?

錦衣衛殺人如麻的佩刀,為何會起“繡春”這個秀氣的名字?

提起明朝錦衣衛,很多人聯想到的就是殺人如麻,血腥暴力的朝廷情報機構,而其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錦衣衛的兩大標誌:飛魚服和繡春刀。

明朝是壹個中西武器文化交匯的時代,各種冷熱兵器層出不窮,據史料記載,明朝錦衣衛,皇家精銳的佩刀乃是大名鼎鼎的“繡春刀“。頗為遺憾的是,它至今還沒有古代實物出土,但是後人仍然可以通過明代繪畫與史料了解其形制。

傳說中繡春刀每壹柄都經過千純百煉而成,刀鋒鋒利無比,雙手持刀,力氣大者,可以壹刀斬下整只馬頭。

中國唐代的刀是直刀,便於劈砍,但是直刀的缺點是容易折斷

在元朝時,蒙古人的彎刀傳到中原時,明代吸收了蒙古彎刀的優點,打造出了雁翎刀

雁翎刀的刀口有利於劃開傷口和減緩兵器相接時的沖擊力,而刀尖處還有反刃,有利於挑和刺。

繡春刀就是用當時最好的精鋼,經過千百次鍛打錘煉後的雁翎刀。

而繡春刀的名字則是唐代詩聖杜甫給取的,他用詩句形容了壹位姓竇的禦史,深得皇帝信任,身穿繡衣,為皇帝巡視天下。

而明朝錦衣衛原本是皇家儀仗隊,後來為朝廷巡視緝拿犯人,這與杜甫詩句的描繪很接近,因此,錦衣衛的佩刀有了繡春這個秀氣的名字。

繡春刀不但吸收了唐刀,單刀等前代名刀寶劍的優點,還部分借鑒了日本刀,蒙古刀的長處,可謂東亞寶刀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既能單手刺斬,也能雙手握住劈砍,因此向來被明軍高級將官與侍衛視若珍寶。

另外,此刀非大內精銳不得使用。因此,它不僅僅是壹種利刃,還是好男兒高貴身份與榮譽的標誌,象征著持刀者報效國家的無上榮光與赤膽忠心。

在最近熱映的古裝大片《繡春刀2》中,還出現過另壹種獨具特色的明代寶刀——片中錦衣衛千戶陸文昭使用的長柄刀。

這種刀也並非虛構,它的原型為古代皇家禁軍所持長刀。後來,明朝名將戚繼光在抗倭過程中發現敵軍也有類似佩刀,而且威力巨大,便在吸收兩國寶刀長處的基礎上,改制成類似陸文昭手中這種長刀,民國時被正式命名為“苗刀”。

《繡春刀1》裏亦正亦邪的角色丁修的武器也類似苗刀

相比於日本武士刀,苗刀刀身微彎,比明軍官制腰刀要長得多,更適於實戰。明軍將士雙手握此刀狂舞,則如猛虎出山,龍騰九天,令敵人不敢近身。它還是馬步兩用戰刀,結合槍術作為長兵器使用,是為沖鋒利器,威震敵膽!

作為皇室武裝的制式武器,繡春刀達到了古代冷兵器的巔峰,不過,隨著火器的開始出現和發展,皇家開始大量裝備火器,漸漸取代了冷兵器的地位,繡春刀,如曇花壹現壹般,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