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形容吃貨詩句
關於吃貨的詩句 1. 形容吃的古詩詞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壹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
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壹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壹帶著名的本幫菜.
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裏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壹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陸遊在《劍南詩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 粔籹讀jù nǚ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撒子,由中原傳到東莞後,為莞人喜愛並成為東莞傳統賀年食品之壹。其中陸遊所說“簇青紅”,說明人們還把部分糖環還加上花米紅染成好看的紅色以示喜慶。
6、刀削面:民間有順口溜形容“壹葉落鍋壹葉飄,壹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7、酸梅湯:清代的郝懿行寫得《都門竹枝詞》寫到“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裏喚,壹甌冰水和梅湯”,老北京們在兒時常聽到手敲冰盞的清脆聲音,“泠泠有聲,清遠而瀏亮”,那是賣冰梅湯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熱的夏季喝上壹碗,“透心沁齒,如甘露灑心壹般”。
8、驢打滾:北京傳統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紅糖豆沙餡制成,《燕都小食品雜詠》:“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
9、煮幹絲和水晶肴肉:說起揚州,除了傳說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風光,還有揚州大廚們引以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幹絲,將豆幹劈成片再切成絲的過程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俗語說揚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揚州人早晨去茶樓喝茶再吃上壹碗煮幹絲。《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畢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這首詞說得正是揚州人日常生活的寫照。
2. 形容“吃貨”的句子有哪些
1. 曾經有壹盤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沒有去珍惜,知道失去了才後悔母雞,如果上天給我壹次機會,我將會說:吃貨萬歲。
2. 對於吃貨而言,沒有什麽事情是碗救不了的。
3. 幸福就是壹個吃貨有著很棒的胃還有吃不胖的身材。
4. 有個吃貨女朋友真好,別人哄女朋友都要說帶妳買衣服買首飾買包包……而妳只需要說,走,帶妳吃好吃的去。
5. 世界上有兩個我,壹個吃貨的我,壹個真心想減肥的我。
6. 吃貨往往是在餐桌上煉成的。
7. 壹天平均吃三頓飯,每頓八小時。這才是吃貨。
8. 吃貨女友妳值得擁有!
9. 做壹個吃貨無憂無慮,當壹個癡貨無牽無掛。
10. 我們都是吃貨。 閨蜜,等俺有錢了。 我要帶妳吃遍所有的美食。
11. 人是鐵,飯是鋼,吃貨總比癡貨好。
12. 吃,我所欲也;瘦,亦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勒個去也。
13. 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最大可能是餓了。
14. 吃貨其實很偉大,TA背負著要胖死的危險,仍然馬不停蹄的去吃。
15. 再也別做壹個吃貨,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16. 吃貨,嘴裏的享受,心裏的想瘦。
3. 盤點古詩詞中的“吃貨”都有哪些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老百姓來說,吃絕對是頭等大事。
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調味,無時無刻不觸動著億萬人的神經和味蕾。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鬥轉星移,朝代更替,唯壹不變的是人們對美食的欣賞和向往,而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並不多見,蘇東坡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吃貨!蘇東坡壹生在仕途上並不如意,說到底他還是個文人性情,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朝堂上亂說話,所以經常觸怒龍顏,或者得罪同僚,於是便數次被貶官,壹般人被這麽禍害,早就死了,不過蘇東坡倒是看得很開,正好借著被貶的機會四處遊歷,大吃特吃,得啥吃啥,從不挑食,不但吃,還作詩作詞,還發明新的菜肴,用美食填補官場上的空虛寂寞冷,老百姓未必了解蘇東坡的生平,了解蘇東坡的詩詞,但幾乎沒人不知道以蘇東坡命名的美味佳肴,壹生隨遇而安,活得真實自在,這個吃貨的稱號當之無愧!接下來讓我們壹起看看吃貨的鼻祖蘇東坡都在美食界幹了些啥驚天動地的事兒吧。
東坡肉:1080年,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現在的湖北黃岡地區),因為宋代豬太多了,當地的老百姓都不稀罕吃了,蘇東坡於是發起了壹場復興豬肉的革命。東坡肉據說是蘇東坡與朋友下棋,忘了爐上燉著豬肉,結果誤打誤撞發明的,有詩為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現在的東坡肉講究選擇上好的五花肉,經過大火沸煮,再加冷水去沫,然後再大火沸煮之後文火慢燉而成,東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帶有淡淡的甜味,可謂色香味俱全,任妳是面對肥肉如何的巋然不動,也很難抵禦這樣美味的誘惑。東坡餅:還是蘇東坡在黃州期間,經常去黃州的安國寺與那裏的和尚嘮嗑,因為知道蘇東坡喜歡吃油酥類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致的千層油酥餅款待他,蘇東坡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改良,後人將這種餅命名為東坡餅,算是給東坡冠了名。
這種餅用上等細面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風味不同凡響,現在已經是湖北當地的壹道名小吃了。後世有詩雲: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 東坡肘子:這次蘇東坡又被貶回老家四川眉州去了,他老婆王弗在家燉肘子不小心糊了,趕忙加進各種配料再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歪打正著,反而燉出了這道名菜,所以這道菜名是蘇東坡侵權盜用了他老婆的名字。
現在這道菜已經成為四川名菜,醬紅的色澤,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特別是肘子富含膠原蛋白,也是壹款絕佳的美容食品。東坡豆腐:蘇東坡被貶至江蘇鎮江時,與當地金山寺的佛印和尚相投,經常壹起開懷暢飲。
蘇東坡在壹次和佛印和尚的佛經PK賽中敗下陣來,值得下廚做素齋給佛印吃,於是創立了這道東坡豆腐,並寫下:煮豆為乳脂為酥 後來他被貶到哪裏,這道菜就流傳到了當地。這道菜以黃州豆腐為主料,將豆腐裹入面粉、雞蛋、鹽等制成的糊中,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裏炸制後撈出來;然後在鍋內放油、筍片、香菇和各種調味料,最後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
東坡豆腐外形醬紅,質嫩色艷,鮮香味醇,營養豐富,是素食中的精品。東坡魚:蘇東坡很喜歡吃魚,也經常給自己做魚吃,只要是魚類,他幾乎來者不拒,吃過鯉魚、鯿魚、黑頭魚、墨魚、鱖魚、鱸魚、鮑魚等等,甚至連劇毒的河豚也敢吃,總之凡是水裏遊的,他壹樣都不落下,吃High了還作詩,完全是壹個吃貨的本色演出: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所以各地有各種以東坡命名的魚,不過以黃州的這道東坡魚最為出名。
先用鹽腌漬壹下魚,肚裏塞上大白菜葉,然後將魚與蔥段壹起煎至半熟,加入生姜、醬油和料酒燜煮。在起鍋前,將切細橘皮撒在魚上,盛盤上桌。
東坡羹:現在流傳最廣的是東坡肉、東坡肘子之類的,其實蘇東坡非常註重養生,生平更喜歡素食。他還未踏入仕途的時候,是個愛吃的窮鬼,除了寒窗苦讀,閑暇的時間就和老婆壹起研究各種吃。
在宋朝,菜羹仍然是平常人家的主要食品,富人吃肉羹,而像蘇東坡這樣的窮人就將蘿蔔、大頭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壹起熬煮,因為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很好,所以這道羹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於消化,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也難怪蘇東坡會自豪地在《東坡誌林》中寫道:予在東坡,嘗親執槍匕煮魚羹以設客,客未嘗不稱善。
好菜壹定要配好酒才行,蘇東坡自己還搗鼓著釀酒,在黃州釀米酒,在定州釀松酒,在惠州釀桂酒,在海南釀“真壹酒”,他的詩詞中也時時飄散著美酒的芳香,雖有借酒消愁之嫌,但更多時候卻是對生活的贊美和祝福: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後來,蘇東坡又被貶了,並且更遠了,跑到海南島上去了,不過他還是自得其樂,在島上痛喝椰汁,還把椰子殼做成帽子戴在腦袋上;當然,美味的海鮮也不能錯過,他還學會了烹飪牡蠣,並且向朋友寫信炫耀道:無令中朝大夫知。
4. 吃貨眼中的詩詞,看看有哪些美味
水果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杜甫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周邦彥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李白
竹筍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蘇軾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李商隱
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白居易
關於形容吃貨詩句 1. 形容“吃貨”的句子有哪些
1. 曾經有壹盤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沒有去珍惜,知道失去了才後悔母雞,如果上天給我壹次機會,我將會說:吃貨萬歲。
2. 對於吃貨而言,沒有什麽事情是碗救不了的。
3. 幸福就是壹個吃貨有著很棒的胃還有吃不胖的身材。
4. 有個吃貨女朋友真好,別人哄女朋友都要說帶妳買衣服買首飾買包包……而妳只需要說,走,帶妳吃好吃的去。
5. 世界上有兩個我,壹個吃貨的我,壹個真心想減肥的我。
6. 吃貨往往是在餐桌上煉成的。
7. 壹天平均吃三頓飯,每頓八小時。這才是吃貨。
8. 吃貨女友妳值得擁有!
9. 做壹個吃貨無憂無慮,當壹個癡貨無牽無掛。
10. 我們都是吃貨。 閨蜜,等俺有錢了。 我要帶妳吃遍所有的美食。
11. 人是鐵,飯是鋼,吃貨總比癡貨好。
12. 吃,我所欲也;瘦,亦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勒個去也。
13. 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最大可能是餓了。
14. 吃貨其實很偉大,TA背負著要胖死的危險,仍然馬不停蹄的去吃。
15. 再也別做壹個吃貨,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16. 吃貨,嘴裏的享受,心裏的想瘦。
2. 形容吃的古詩詞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壹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
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壹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壹帶著名的本幫菜.
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裏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壹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陸遊在《劍南詩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 粔籹讀jù nǚ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撒子,由中原傳到東莞後,為莞人喜愛並成為東莞傳統賀年食品之壹。其中陸遊所說“簇青紅”,說明人們還把部分糖環還加上花米紅染成好看的紅色以示喜慶。
6、刀削面:民間有順口溜形容“壹葉落鍋壹葉飄,壹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7、酸梅湯:清代的郝懿行寫得《都門竹枝詞》寫到“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裏喚,壹甌冰水和梅湯”,老北京們在兒時常聽到手敲冰盞的清脆聲音,“泠泠有聲,清遠而瀏亮”,那是賣冰梅湯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熱的夏季喝上壹碗,“透心沁齒,如甘露灑心壹般”。
8、驢打滾:北京傳統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紅糖豆沙餡制成,《燕都小食品雜詠》:“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
9、煮幹絲和水晶肴肉:說起揚州,除了傳說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風光,還有揚州大廚們引以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幹絲,將豆幹劈成片再切成絲的過程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俗語說揚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揚州人早晨去茶樓喝茶再吃上壹碗煮幹絲。《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畢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這首詞說得正是揚州人日常生活的寫照。
3. 有哪些描寫食物的古詩詞文
“蒓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
詩句出處:《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是唐朝詩人元稹的作品。風波千裏別,書信二年稀。
乍見悲兼喜,猶驚是與非。身名判作夢,杯盞莫相違。
草館同床宿,沙頭待月歸。春深鄉路遠,老去宦情微。
魏闕何由到,荊州且***依。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
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開張圖卷軸,顛倒醉衫衣。
蒓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憐君詩似湧,贈我筆如飛。
會遣諸伶唱,篇篇入禁。纖指破新橙 出自周邦彥的《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詩人的話,蘇東坡很有名啊,東坡肉什麽的,袁枚也算吧,他自己寫了本書叫隨園食譜。
4. 形容“吃貨”的詞語有哪些
1、大吃大喝
讀音:dà chī dà hē
釋義:狼吞虎咽地吃。
2、囫圇吞棗
讀音: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3、大快朵頤
讀音:dà kuài duǒ yí
釋義:朵頤:鼓動腮頰,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壹頓。
4、狼吞虎咽
讀音:láng tūn hǔ yān
釋義: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5、饑不擇食
讀音:jī bú zé shí
釋義:擇:挑揀。不管什麽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6、風卷殘雲
讀音:fēng juàn cán yún
釋義:大風把殘雲卷走。比喻壹下子把殘存的東西壹掃而光。
7.垂涎三尺
讀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釋義:流出來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饞到極點。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並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
8.饞涎欲滴
讀音chán xián yù dī
釋義饞:看見好的食物就想吃;涎:口水;欲:將要。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貪吃或貪求欲望非常強烈。也作“垂涎欲滴”。
9.食指大動
讀音:shí zhǐ dà dòng
釋義: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也指形容眼前有壹些美食,正準備好好享用的情況。
10.饕餮
讀音:tāo tiè
釋義:特指貪食者。“饕餮”的本義是貪吃,但是在現代餐飲業中,饕被引申為“會吃”,那些愛吃、會吃的食客的專屬美稱,而不少美食者也欣然自稱“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