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農的詩句 1. 描寫神農的詩句
移
唐韓愈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鱉枯死籲可悲。
龍
唐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驪龍
唐唐無名氏
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
大壑長千裏,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沖。
荀氏傳高譽,莊生冀絕蹤。仍知流淚在,何幸此相逢。
2. 關於神農的詩歌
名人詠神農詩詞集
華夏經緯網 2012-11-20 15:46:09
字號:小 大
神 農 贊
作者:曹植(三國魏詩人)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為耒耜,導民播谷。
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詠 農
作者:範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聖人作耒耜,蒼蒼民乃粒。
國俗儉且淳,人足而家給。
九載襄陵禍,比戶猶安輯。
何人變清風,驕奢日相襲。
制度非唐虞,賦斂猶呼吸。
傷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
壹夫耕幾壟,遊惰如雲集。
壹蠶吐幾絲,綺羅如山人。
太平不自存,兇荒亦何急。
神農與後稷,有靈應為泣。
炎帝贊
作者:羅泌(南宋人)
火德開統,連山感神。
謹修地利,粒我烝民。
鞭茇嘗草,形神盡瘁。
避濕調元,以逃人害。
列廛聚貨,吉蠲粢盛。
夷疏損谷,禮儀以興。
善俗化下,均封便勢。
虛素以公,威厲不試。
弗傷弗害,受福耕桑。
日省月考,獻功明堂。
天不愛道,其鬼不神。
盛德不孤,萬世同仁。
炎 帝 祭
作者:李鐵映(1999年12月20日,為恭祭始祖炎帝而作)
洣水湯湯,鹿原蒼蒼;
巍巍古陵,赫赫農皇。
偉哉炎帝,拓土開疆;
洪蒙茲啟,文明肇張。
制耒作耜,稼穡濫觴;
焚林辟地,初奠農桑。
智嘗百草,猝斷肝腸;
撥草尋絲,績麻垂裳。
削桐為琴,音傳宮商;
摶泥成陶,腥化物藏。
日中設市,物易八荒;
弦弧剡矢,強民富倉。
壹劃開天,五千歲陽;
夷夏結盟,世稱炎黃。
以道啟德,大愛無疆;
垂範百世,德澤萬方。
華夏龍脈,薪火綿長;
震古爍今,傳承顯揚。
飽經憂患,歷盡滄桑;
前赴後繼,國運是昌。
革故鼎新,物阜民康;
港澳回歸,千禧在望。
經濟立世,科教鑄梁;
創制經緯,大業***襄。
龍裔傳人,金甌壹鄉;
敬天法道,宇海帆揚。
神州復興,乾坤大象;
協和萬邦,慨當以慷。
勘史興衰,吾儕唯當;
天鑒日月,毋敢惑忘。
壯哉中華,與天同翔;
遠眺烈山,頂禮尚饗。
炎帝故裏感懷
作者:陳傳根(隨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物華天寶是聖地,炎帝故裏有殊榮:
開天穴居厲山境,創世締造中華龍。
農耕八德惠廣宇,流芳九州瞾蒼穹。
尋根大修族群好,環球景仰東方紅。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裏風景區管委會
3. 描寫神龍的詩句
關於龍的詩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寫龍的詩句,整理後列表如下: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出自唐朝詩人岑參的古詩作品《逢入京使》第壹二句,其全詩文如下: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翻譯 回頭向東望自己的故鄉,路途遙遠迷漫;滿面淚水沾濕了衣袖,涕淚依然擦不幹。
途中與妳在馬上邂逅,想要寫封信卻沒有筆與紙;唯有托妳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出自唐朝詩人許渾的古詩作品《途經秦始皇墓》第壹二句,其全文如下: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譯文 壹層層樹木奔天直上,秦始皇的墳墓虎踞龍盤似地雄峙高聳。
哪怕妳氣勢高入浮雲,到頭來妳在人們心中還是砰然壹“崩”。兩個人的墳墓同樣矗立在青山上,又同樣被覆蓋在秋草叢中。
過路的人們卻只參拜漢文帝陵墓,就象對著他壹樣作揖打躬。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古詩作品《白帝城最高樓》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譯文 尖峭的山城,崎嶇的小路,以及插在城頭的旌旗都暗自發愁。
就在這樣的地方,孤孤單單、若隱若現地聳立著壹座飛騰的高樓。雲霾隔斷連綿的山峽,群山如同龍虎在靜臥;陽光映照著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黿鼉在浮遊。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出自唐朝詩人韓翎的古詩作品《已涼》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碧闌幹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譯文 翠綠的欄桿外繡簾低垂,猩紅的屏風上畫著花卉草木。八尺的龍須席上鋪著錦繡被褥,天氣已經涼了但還沒到寒冷的時候。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出自當代文學家毛澤東的古詩作品《念奴嬌·昆侖》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壹截遺歐,壹截贈美,壹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譯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侖山,妳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雲。妳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棱,滿天被妳攪得寒入骨髓。
夏天妳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有些人或許葬於魚腹。妳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若無水殿龍舟事,***禹論功不較多”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古詩作品《汴河懷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禹論功不較多。
翻譯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詞作品《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翻譯 戴紅巾報時官手執更籌報曉,更衣官才給皇帝送上翠雲裘。九重的皇宮打開了金紅宮門,萬國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陽的掌扇在晃動,香煙繚繞黃袍上面繡龍飄浮。早朝結束還須為皇帝寫詔書,佩玉叮當賈至回到鳳凰池頭。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出自唐朝詩人錢起的古詩作品《贈闕下裴舍人》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翻譯 二月天黃鶯鳥飛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蔥蔥。長樂宮鐘聲消逝在花叢外,龍池楊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難消窮途遺恨,耿耿胸中永懷著捧日忠心。獻賦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發叢生羞對裴舍人。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出自唐朝詩人陳與義的古詩作品《牡丹》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壹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麽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壹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
4. 描寫“神龍”的詩詞有哪些
1、神龍集汙澤 明 劉基 《遊仙(九首)》
2、吾觀神龍變 明 劉基 《雜詩(三十三首)》
3、神龍自合晦淵潛 明 劉崧 《謁靖安昭靈廟賦柬袁茂才》
4、神龍將蟄明 茅元儀 《送錢受之侍郎枚蔔罷歸壹篇(崇禎元年)》
5、七月七日元神龍 明 宋濂 《灘哥石硯歌(有序)》
6、神龍豈無翼 明 唐時升 《和飲酒二十首初夏天氣微熱方不欲飲偶龔仲和》
7、下有神龍府 明 陶望齡 《遊五泄六首(各有序)》
8、豈有神龍掛魚網 明 屠隆 《青溪道士吟留別京邑諸遊好》
9、壯懷莫遣神龍笑 明 王叔承 《金山江天閣漫興(三首)》
10、神龍正喜騰霄漢 明 王翊 《送趙文善之湘陰守》
11、乞與神龍作雨香 明 王澤 《小遊仙(三首)》
12、神龍變作魑魅語 明 吳鼎芳 《虞美人》
13、手握神龍珠 明 謝榛 《雜感寄都門舊知(此詩為李於鱗隙末而作)》
5. 中國歷代歌頌黃帝和炎帝的詩詞
。.
東方曙光,
文明始祖
中華炎黃
薪火相傳
盛世未央
華夏各族
中原家鄉
和平天下
國運興昌
和睦百姓
社稷安康
新鄭拜祖
彌之高仰
同根同源
龍族榮光
大風起兮雲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雲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祈福九州
祥和無疆
風調雨順
百業興旺
護佑中華
盛世運暢
護佑子孫
永續輝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雲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6. 有關於龍的詩句有什麽
有關龍的詩歌:
斯須九重真龍出,
壹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當年雙檜是雙童,
相對無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蒼龍。
(蘇軾《塔前古檜》)。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奔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大意為:
為我駕起那嬌健的飛龍,
乘上玉與象牙裝飾的車輛。
心誌不壹豈能***處,
我將自己離去,適彼遠方!
我的車隊有千輛,排列整齊,
隊伍威武,隆隆驅馳。
每輛車有八條蜿蜒的神龍牽曳,
車上飄動著五彩的雲旗。)
在詩人的另壹組詩《九歌》中,屈原將民間祀神的巫歌進行了藝術的加工,註入了自己的摯熱的情感,使詩句充滿了奇幻瑰麗的浪漫色彩和攝人魅力。詩中描寫的仙人大都有駕龍的神車,因而詩中有不少涉及龍的詩句。
漢以後,賦體流行。由於得到漢代帝主特別是漢武帝的倡導,賦體發展很快,但同時內容與風格上卻變得綺麗空虛、百般鋪陳,成了歌功頌德的文體。漢及漢之後瑞符之說大行,而瑞符又以龍為最,於是龍成了賦歌詠的主要題材。唐宋時期的賦中也不時出現所謂的“龍賦”,但大都空洞無物,有的純粹是壹種阿諛。藝術上也無大可取之處。只有個別大家手筆的龍賦別有壹番氣象,如白居易的《黑龍飲渭水賦》,盡管完全是詩人的想象,但給人栩栩如生、神態畢現之感,有相當的文學價值。宋王安石作《龍賦》,以龍喻人,別開生面。
在古代七言與五言詩歌中,直接詠龍的不多見。《全唐詩》僅錄唐初李硚壹首:“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超。”北宋韓崎也有詠龍詩壹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見靈。
配乾雖有象,作解本無形。浹物周寰宇,遺功在沓冥。丹青如可狀,試下葉公庭。”這類龍詩在內容與藝術上都沒有多少可取之外。倒是壹些描寫與“龍”有關的自然現象和民俗活動的詩,由於作者有細致的觀察,顯得生動、真實、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性。如宋歐陽修的《百子坑賽龍詩》,主要寫民間祈雨,詩人先寫降雨情形,然後寫祈雨得驗、農民萬分歡欣的場面:“明朝老農拜潭側,鼓聲坎坎鳴山隅,野巫醉飽廟門合,狼籍烏鳥爭殘余。”場景活靈活現。再如陸遊的《龍掛》詩:“成都六月天大風,發屋動地氣勢雄。黑雲崔鬼行風中,凜如鬼神塞虛空。霹靂迸火射地紅,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或天東,壯哉雨點車軸同,山摧江溢路不通,連根拔出千尺松。”龍卷風那種令人驚悸的氣勢和破壞力躍然紙上。
7. 形容東方神龍的句子
會有東方神龍的崛起,
萬裏長城,猶如壹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她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 ,在蜿蜒的青山上,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啊!
《詠龍詩》金完顏亮 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 等待壹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龍移》唐韓愈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鱉枯死籲可悲
《龍》唐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龍潭》唐韋莊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 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壹水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