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雲居圓塔三面環山,群峰守護,自然形成了抵禦風暴的屏障。其結構良好,受地震影響不大。最重要的是姚櫓山很深,人跡罕至,所以在過去的千年裏基本上沒有受到破壞,是三塔中保存最好的。從旁邊的山坡上望去,塔頂長滿了雜樹,塔身纖細修長。
這座塔的裝飾非常精美。塔檐下有鐵鉤掛鐵鈴。本來每關12塊,* * * 156塊,只剩下十幾塊了。山風掠過,幾裏都聽得見。在塔頂的四個角落,仍然有兩個像鳳凰壹樣的雕塑。據說這叫“鐵鑄圓雕朱雀”。本來有四個* * *,過去偷了兩個。在塔壁上,妳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壹些彩色的繪畫和佛教故事的筆跡。位於彭州市紅巖鄉紅塔村,始建於北宋天盛元年(1023)。塔為方形十三級磚塔,檐密,總高27.54米。磚須彌山基座。塔檐由菱角齒磚和疊磚組成。有三層塔室,磚柱,鬥形沈箱。
正覺寺塔的壹角已經坍塌,破碎的塔身依然頑強地插入藍天,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這是三座塔中正覺寺受損最嚴重的壹座塔。位於彭州和什邡交界處的紅巖鎮紅塔村。清末鹹豐、同治年間焚毀,塔頂被1933年7.5級地震震松。此後,磚塊掉落事件時有發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群結隊的人去塔上拆磚使用,導致拱頂被破壞,形成壹個大洞,不可能爬上三層以上。塔基西南的須彌山塔腳已被拆入塔身1.15米,整個塔身出現壹條寬5厘米的裂縫,有倒塌的危險。由於周邊多為農田、農房,缺乏樹木植被的保護,風化嚴重。雖然殘破不堪,但這座塔的建築風格、建造工藝和機械結構都得到了歷史學家和建築師的高度評價,被收入中國古塔經典。位於彭州市單晶山鎮白塔村,始建於北宋至和平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因振國寺原名福昌寺,故又稱福昌寺塔。塔身高28.34米,為13級密檐方磚塔。方塔基礎每邊長10米。全塔高而薄,檐上13層磚砌體,已局部破損。塔分為五層塔室,頂層有坡道盤旋。在精制的塔磚上,有宋吉、楊吉、景吉、義吉等印記。塔身的磚和方磚之間的接縫用黃泥和白砂漿粘結,用扁鐵作為加固,增強了塔身的抗震性能,所以塔身還是比較完整的。塔旁有彭州振國寺新建塔碑,刻於北宋嘉祐五年(1060)。碑文描述了建造這座塔花了7年時間,以及建造它的費用。現存碑已被移動,分為三段,殘長2.26米,厚0.24米,寬約1.10米。碑文兩面都是楷書。1980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