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望海樓詩句的意思

望海樓詩句的意思

1. 關於望海樓有關的詩句

2. 關於望海樓的詩句

關於望海樓有關的詩句 1. 望海樓的詩文擷萃

靈海泓澄匝翠峰,

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

積水滄浪壹望中。

——《青嶴山》 唐·張又新

天風振袂上危亭,

蜃市初消海氣清。

日暮雲中君不至,

高歌獨有老龍聽。

——《望海樓》 清·戴文俊

2. 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有哪些

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

2、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米芾《望海樓》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陸遊《登擬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元好問 《橫波亭》

5、嶽陽樓前丹葉飛,欄幹留我不須歸。—陳與義《又登嶽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白居易《江樓早春》

7、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王勃《臨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王勃《臨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杜甫《登嶽陽樓》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序》

13、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曹值《孔雀臺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3. 關於海的詩句

1、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白浪壹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壹望無際。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2、清代納蘭性德《浪淘沙·望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

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

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譯文:站立在海邊,遠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夢幻壹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驚呼了。面對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道理,故任那淺薄無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又好像給月亮洗了澡。我要乘著木筏到海上去看個分明。

乘桴於海上垂釣,可曾釣得大鰲嗎?其實那釣竿也只是輕拂珊瑚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只有麻姑知曉,要想知道這巨變,只有問麻姑了。白浪滔天,壹片迷蒙中,哪得見蓬壺?

3、宋代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譯文: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被貶南荒雖然九死壹生吾不悔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4、宋代蘇軾《望海樓晚景 / 望湖樓晚景》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譯文: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贊。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海水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5、唐代王建《海人謠》

海人無家海裏住,采珠役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譯文:海人沒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們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擷珍珠,殺象取牙來繳納賦稅。險惡的波浪翻湧連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宮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滿的府庫。

4. 關於海潮的詩句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蘇軾釋義: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 2.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蘇軾 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成池優美的樂聲。 3.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望海樓晚景·橫風吹雨入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934樓斜》蘇軾 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江海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4.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白居易 白浪壹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壹望無際。 5.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望海樓晚景》蘇軾 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贊。 6.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浪淘沙》白居易 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7.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岑參 我聽陰山人們說過多回,西方熱海之水好似煮沸。 8.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岑參 海上各種鳥兒不敢飛翔,水中鯉魚卻是大而肥美! 9.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海人謠》王建 險惡的波浪翻湧連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

皇宮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滿的府庫。 10.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

《浪淘沙·望海》納蘭性德 站立在海邊,遠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夢幻壹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驚呼了。

5. 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

亭臺樓閣詩四首 滕王閣[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第壹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騰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壹句“高閣臨江渚”生發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遊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第壹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壹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動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揮.閣既無人遊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沈著的韻腳之後,立即轉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加以發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雲”二字有意無意的與上文的“南浦雲”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雲在天上,潭在地下,壹俯壹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壹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委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裏壹“幾”壹“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壹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望海樓[宋]米芾 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 春風秋月兩茫然. 首聯是主畫面——望海樓.為了襯托望海樓之高,先寫鎮江城,“雲間”和“近青天”極寫其高峻,這就為百尺望海危樓打下堅實的基礎.樓而能飛,是因為屋檐翹起,如五色雉飛翔,“縹緲”則有仙境的意味. 頷聯寫近景——長江,是這首詩中最精彩的壹聯.詩人好象是壹邊喝酒,壹邊畫畫,壹邊吟詩,長江夾著三峽的濤聲從筆底流過,杯中六朝的帆影連同酒壹起喝下,不禁詩畫之興大作,壹邊畫出片片白帆,壹邊吟出這句詩. 頸聯寫遠景——紅日、白煙.夕陽在嗚嗚的畫角的催促下漸漸下沈,遠處幽靜的江邊彌漫著白煙.這裏不乏有“長河落日圓”和“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擬峴臺[宋]陸遊 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裏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首聯點題,拈出擬視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序.“縹緲”以見層臺之高,“浩蕩”以明春意之廣,兩個形容詞都用得頗為貼切.但相比之下,更為入神的還推壹個“壓”字.城、、、艷、、依出,本自高大險峻,而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鹽、、見得矮小局促.詩人用“壓”字將這種感受精確不移地表達了出來,不但更顯示層臺的巍峨,且將臺與城從靜止變為活動,從互相孤立變為渾然壹體,使整個句子也產生了流動感.清人陳訏《劍南詩選題詞》雲:“讀放翁詞,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聯二句出語淺易,但下壹“壓”字,便振起全聯精神,如試易以“出”、“躍”、“立”、“接”諸字,於平仄均無不合,而境界終遜壹籌.放翁煉字妙處,於此可見壹斑. 第三句照應第壹句、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裏之遠.第四句則生發第二句,因春色浩蕩,才覺心曠神怡,滌十年塵慮.頷聯二句既承上,又啟下.於騁目愜心之際,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覺也變了樣子,那便是頸聯“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在“衣上”凡塵洗滌壹空的放翁看來,縈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湧激蕩之勢,倒是充滿壹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卻似蘊藉深沈的哲人.頸聯寫景.但並非純粹描山繪水,其間有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王國維《人間詞話》雲“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這兩句詩,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臨,心頭壹片恬靜,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麽沖淡,那麽悠然.同樣是擬擬臺風光,在另壹首《秋晚登擬、、視、、、望祥符觀》中,卻現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覺山蒼寒”的蕭瑟之氣來.什麽原因呢?原來“中原未復淚橫臆,。

6. 關於江河湖海的十五首古詩

關於江河湖海的十五首古詩包括:1、宋代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2、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譯文: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麽得十分適宜。3、宋代蘇軾《望海樓晚景 / 望湖樓晚景》原文: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譯文: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贊。

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江海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4、宋代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譯文: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

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

被貶南荒雖然九死壹生吾不悔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5、唐代李白《望廬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6、唐代李白《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原文: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譯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可怎麽能夠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

7、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8、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壹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看著那些垂釣的人釣得魚兒上鉤,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9、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文: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壹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壹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壹半呈現出紅色。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10、唐代杜牧《山行》原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11、唐代杜甫《望嶽》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譯文: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麽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南山北山陰陽分解,晨昏不同。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壹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12、唐代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壹片。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13、宋代王安石《江上》原文: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江面上吹過壹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並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14、唐代李白《望天門山》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裏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壹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15、唐代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裏沙》原文: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譯文:萬裏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

關於望海樓的詩句 1. 望海樓的詩文擷萃

靈海泓澄匝翠峰,

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

積水滄浪壹望中。

——《青嶴山》 唐·張又新

天風振袂上危亭,

蜃市初消海氣清。

日暮雲中君不至,

高歌獨有老龍聽。

——《望海樓》 清·戴文俊

2. 望海樓的詩文擷萃

靈海泓澄匝翠峰,

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

積水滄浪壹望中。

——《青嶴山》 唐·張又新

天風振袂上危亭,

蜃市初消海氣清。

日暮雲中君不至,

高歌獨有老龍聽。

——《望海樓》 清·戴文俊

3. 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有哪些

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

2、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米芾《望海樓》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陸遊《登擬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元好問 《橫波亭》

5、嶽陽樓前丹葉飛,欄幹留我不須歸。—陳與義《又登嶽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白居易《江樓早春》

7、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王勃《臨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王勃《臨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杜甫《登嶽陽樓》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序》

13、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曹值《孔雀臺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海樓醉書整首詩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壹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三

烏菱白芡不論錢, 亂擊青菇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 滯留江海得加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四

獻花遊女木蘭橈, 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 吳兒不識楚辭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 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 故鄉無此好湖山。

第壹首:

蘇軾長於寫景,把對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之情與積極樂觀的人生精神融合在壹起,清新爽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壹)》: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此詩壹句壹景,接得密,轉得快,把握住夏日雷雨倏來忽去的特征。描摹出夏日西湖瞬息萬變的壯觀景象。生動逼真,情趣盎然。“黑雲”與“白雨”相互映襯,使畫面色彩鮮明。“翻墨”與“跳珠”的比喻新穎而生動,繪聲繪色繪形,極為傳神。在詩人筆下,望湖樓前的雨景,本身就是色彩斑斕,引人入勝的藝術化境。而“黑雲”、“白雨”的意象由於具有象征黑暗的作用,很容易使讀者由天氣的無常(急風驟雨)聯想到人間仕途的坎坷無常。詩作寓理情景之內,趣出情景之外。看起來氣勢兇猛的黑雲白雨,瞬間就被卷地而來的風吹散了。人間無論是政治上的暴風雨,還是個人的坎坷,也都是暫時的,終會回復到澄清的本原上。

通過天氣這個表象,我們可以揣摩到作者內心的情感。進而由人及己,細細品來,就更具有了令人涵詠不盡的意味。

5. 關於海的詩句

1、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白浪壹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壹望無際。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2、清代納蘭性德《浪淘沙·望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

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

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譯文:站立在海邊,遠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夢幻壹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驚呼了。面對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道理,故任那淺薄無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又好像給月亮洗了澡。我要乘著木筏到海上去看個分明。

乘桴於海上垂釣,可曾釣得大鰲嗎?其實那釣竿也只是輕拂珊瑚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只有麻姑知曉,要想知道這巨變,只有問麻姑了。白浪滔天,壹片迷蒙中,哪得見蓬壺?

3、宋代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譯文: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被貶南荒雖然九死壹生吾不悔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4、宋代蘇軾《望海樓晚景 / 望湖樓晚景》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譯文: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贊。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海水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5、唐代王建《海人謠》

海人無家海裏住,采珠役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譯文:海人沒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們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擷珍珠,殺象取牙來繳納賦稅。險惡的波浪翻湧連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宮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滿的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