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秋瑾滿江紅每句賞析

秋瑾滿江紅每句賞析

近現代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賞析: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接下來幾句貌似描繪秋景,實則是情緒的流露。秋瑾筆下的”為籬下、黃花開遍”,應該是為後句”秋容如拭”作鋪墊。拭,本來是擦拭的意思,又可以引申為”清”的意思,這樣理解的話,”秋容如拭”應該可以解釋為秋色清澈明凈,就好像是剛剛擦拭得幹幹凈凈。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這兩句壹句化用歷史典故,壹句是秋瑾自己的經歷與情緒提煉。在秋瑾寫下這首《滿江紅》的1903年中秋節,正是中國四面楚歌的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環伺,中華民族處於懸崖的邊緣。

秋瑾雖是女性,卻從來不是壹個眼界狹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著民族與國家的危難,同時,也為自己的命悲嘆:”八年風味徒思浙。”離開她的家鄉浙江已經八年了,這八年來,她是多麽思念家鄉的風味啊!八年的離別,家鄉其實並不遙遠,但回家卻是那麽艱難的事情。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正是這樣的女兒身、男兒心,讓秋瑾發出了不甘命運擺布的激越心聲!蛾眉就是指美女了。

命運何其荒謬啊,為什麽強迫我做壹個只能足不出戶、三從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對這樣的命運安排,我就是不屑壹顧,我就是不甘沈淪,我就是要打破壹切枷鎖,我就是要開創壹個亙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有了解了秋瑾的人生理想和個性氣質,我們才能真正讀懂秋瑾對傳統女性束縛的強烈憤慨。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對女性命運不的幸發泄牢騷、怨憤,那秋瑾也算不上是壹個傳奇女俠了。

有了理想,還要擁有打破桎梏、將理想付諸實現的膽量和智慧,那才是壹個真正的巾幗英雄!秋瑾是這樣想的,她就真的這樣做了!讀懂了秋瑾的憤慨,《滿江紅》的下片我們也就自然而然能夠心領神會了。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雖然沒有男兒身,心卻比男兒更加剛烈、更加熱血沸騰。”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這樣高遠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普通的凡夫俗子又怎麽能夠理解呢?

這裏的”俗子”並非泛泛所指,而是特指秋瑾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身邊人。命運當真奇怪,秋瑾身為江南女子,偏偏英姿颯爽、性情剛烈;王子芳身為七尺男兒偏偏虛偽懦弱,沒有主見。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濕”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意,秋瑾從此踏上了尋覓知音、尋求女性自由、尋找民族解放的道路。這樣看來,這首《滿江紅》既標誌著秋瑾勇敢改變命運的轉折,又是她追求理想

的大膽宣言。

擴展資料:

《滿江紅·小住京華》近現代: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壹作:獨思浙,蛾眉 壹作:娥眉)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俗子 壹作:俗夫,磨折 壹作:折磨)

釋義: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壹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壹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壹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麽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壹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麽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裏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創作背景:

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值八國聯軍入侵後不久,她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丈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後雖由吳芝瑛出面調解,但秋瑾下決心投身革命。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

百度百科——滿江紅·小住京華

簡書——作者:守住初心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