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滿井遊記》
1、原文:
《滿井遊記》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壹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壹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2、譯文:
北京壹帶氣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節過後,殘存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人)拘束在壹室之中,想出去,但行不通。每次冒風快速行走,卻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壹望這兒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上的薄冰剛剛融化,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壹層壹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波光光亮的樣子,水面亮晶晶好像剛剛打開的鏡匣,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壹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被擦過壹樣;鮮艷美好而又明亮嫵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髻壹樣。
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開來,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像獸頸上的長毛的(麥苗)高壹寸左右。遊人雖然還不多,但汲泉水煮茶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空著手走路也會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在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壹切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不會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遊玩的,只有我這種清閑的官了吧。而且滿井這地方正好接近我的住處,我的郊遊打算從這裏開始,怎能沒有記述?這是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
3、賞析:
開頭先點出時地節令。燕地舊俗以陰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壹天人們要到野外去玩賞春光。可是,這壹年過了花朝節,余寒仍然很厲害,可見北方天氣寒冷,春天來遲了。
作者在文中是寫春遊,但先寫不能遊。反映了作者“不拘格套”和“發人所不能發”的文學主張。下接幾句承上文“余寒猶厲”,著重寫風沙的厲害。風是“凍風”,有起凍結冰之感;而且時常刮,壹刮風,就沙礫飛揚,簡直沒法出門。
壹出門,冒風快走,不到百來步就擋不住要回頭。這是寫渴望出遊與不能出遊的矛盾。作者是壹位喜遊愛動的人,花朝節已經過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遊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卻被寒風沙礫所阻,不得不“局促壹室之內”,其懊喪和郁悶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記敘了廿二日偕友遊滿井時所見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幾句,狀寫天氣和心情。壹個“和”字,既寫天氣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凍,於是立即同幾位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去。“高柳夾堤,土膏微潤”,是出郊所見;
壹個“局促室內,欲出不得”的人,忽然來到野外,看到堤岸兩旁高高的柳樹,聞到滋潤的泥土芳香,心頭不禁漾出壹股春天的喜悅。他四望郊原,壹片空闊,快活的心情就像脫籠之鳥之樣,飛向那遼闊的春天原野。“若脫籠之鵠”,鵠就是天鵝,這是著力描寫從局促困居的境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
“冰皮始解”幾句寫春水之美。“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用對偶的句式,點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開始呈現出澄明的色澤。“始”、“乍”二字扣緊早春景象,十分貼切。“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是寫微風吹過水面,漾起魚鱗般的波紋,清澈的流水閃閃發光,好像清晨剛打開鏡匣,反射出鏡子的清光壹樣。
“鏡之新開”、“冷光乍出”的“新開”、“乍出”,與“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壹是形容壹天的起點,二是形容壹年的起點,相互呼應,同壹機杼,有節候感,足見作者觀察的細致和刻畫的工巧。另外,用新開匣的明鏡來比喻明亮的春水,顯得優美熨貼。
“山巒為晴雪所洗”幾句,是寫春山之美。山巒的積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蔥的山色如同經過洗試壹般,顯得鮮妍明媚,好像剛洗過臉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發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妝剛罷。這個比喻,與上面開匣明鏡的春水的比喻,雖然分別指山和水,卻壹氣相通,由明鏡而帶出對鏡梳妝的美人,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壹體,給人相互生發的和諧美感。
寫水寫山之後,轉筆寫植物。楊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條將舒未舒”,寫柳芽剛吐,枝頭鵝黃嫩綠,宛如朵朵蓓蕾,欲開還閉,別有壹種風韻。“柔梢披風”,則寫出楊柳的動態美。輕柔的柳梢,雖然還沒有垂下萬縷金絲,卻已經迎著春風低昂而舞了。用壹“柔”字、“披”字,寫早春楊柳的風姿,很傳神。
這幾句寫楊柳,回應前面“高柳夾堤”壹句,而作進壹步的領略觀賞。“麥田淺鬣寸許”,則回應前面“土膏微潤”壹句,視線由高而低:那壹望無際的平疇上,淺綠的麥苗已經從芳潤的泥土中探出頭來,剛剛只有寸把長呢,整齊得像短短的馬鬃壹樣。作者以極其簡練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審美感受鮮明地表現出來,每壹句都滲透著喜悅的感情色彩。
以上幾小段,從初到野外的第壹印象寫起,進而逐層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楊柳之美,麥苗之美,構成了壹幅北國郊原的早春風光圖,這是描寫早春風光的第壹大層次。
接著寫早春的遊人。余寒剛過,盛春未到,遊人也還不多。但是春天畢竟來了,第壹批郊遊者也跟著來了。作者寫了遊人的幾種情態:“泉而茗者”,是飲泉水煮茶的,顯得清雅而悠閑;“罍而歌者”,是邊喝酒邊唱歌的,顯得豪爽而痛快;“紅裝而蹇者”,寫穿著艷麗服裝的女子,騎著毛驢緩緩而得,顯得從容而舒適。
“亦時時有”,是說經常可以看到。這壹句反接“遊人雖未盛”壹句,說明遊春者已頗有人在。作者對這些最早到郊外來尋春的遊人,顯然是欣賞而懷有好感的。“風力雖未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這兩句是抒寫自己的感受,盡管郊原的風還很有點勁道,但徒步而遊,從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卻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
這壹節從遊人著筆,寫出各得其樂的種種情態,無異是壹幅郊原春遊圖。他們既領略著最早的春光,又給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氣和暖意。這壹倒敘之筆,成為描寫早春風光的第二大層次。
“凡曝沙之鳥”幾句,寫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鳥”,指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呷浪之鱗”,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魚兒。曝沙,描寫鳥的安閑恬靜;呷浪,刻畫魚的自由天真。作者通過魚鳥壹動壹靜的情態,概括了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
他甚至發現和感受到鳥的羽毛和魚的鱗鰭之間,都洋溢著壹股“喜氣”。所謂“替山川寫照,為魚鳥傳神”,作者以畫工的手段、詩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寫活了。這壹節著眼於大自然的生物,構成了春光描寫的第三大層次。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描寫,得出壹個審美結論:“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裏的人還不知道。這幾句與開頭“局促壹室之內,欲出不得”對照,可以感到作者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領略到初春的氣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心頭的郁悶荒寒到這時便為之壹掃。
另外這與前面的“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的景象,也形成鮮明的對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這是作者郊遊滿井的結論。“始知”二字,得之於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說,當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著大好春光的時候,對於那些長期蟄居城內,感受不到早春氣息的人,有些感慨。其寓意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發人們擺脫塵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懷。
以上寫景,寫人,旁及魚鳥,然後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這幾句是說:能夠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山石草木之間,而不至於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的,只有我這個官員啊。
當時他正在作順天府學教官,是個閑職,因而有時間縱情遨遊,不怕耽誤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頗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職閑而懊惱,反而為此深自慶幸沒有那種庸俗的封建官場習氣,流露出袁中郎獨特的性情與個性,抒發了作者渴望回歸自然的思想感情。
結尾“此地適與余近”,從字面上是說此地剛好與他的住處接近,但這個“近”字,不僅指空間距離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這裏就體現了物人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遊將自此始”,表示這壹次滿井之遊,將成為壹個值得紀念的開端,記下這美好的第壹印象。
把感受化為文字,是為了鞏固記憶,時時回顧,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實上,作者在寫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已經遊過滿井,而且寫了壹首詩;但他在這裏卻說“余之遊將自此始”。這大概是因為這壹次的感受特別深刻,所以把它作為壹個美好的開端。最後點明寫這篇遊記的時間是“己亥二月”,也就是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
這篇遊記在藝術手法方面也較有特色。
壹反面是白描的運用。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這種表現方法,沒有誇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如畫。
另壹方面是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格。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在本文,這種寫法也很突出。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袁宏道運用起來自有他的新奇之處。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上文分析過的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這篇遊記描寫北國早春氣象,既能傳達出山川景物之神,又處處洋溢著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從城居不見春敘起,接著寫郊外探春,並逐層寫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誘人,而最後歸結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應開頭困居局促之狀,迥然有苦樂之異和天淵之別,表現了作者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於山川草木的瀟灑情懷。通篇寫景都滲透著這種灑脫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壹種清新恬靜的田園氣息。
二、春賦
1、原文:
《春賦》 南北朝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郵,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壹縣***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壹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根路。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
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言。釵朵多而訝重,髦髦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面***桃而競紅。影來池裏,花落衫中。
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吹蕭弄玉立臺,鳴佩淩波之水。移戚裏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酸酷盧芙蓉玉婉,蓮子金杯。新芽竹筍,細核楊梅。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淥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金鞍始被,柘弓新張。″拂塵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梁。艷錦安天鹿,新綾織鳳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晩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林客,沙頭渡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
2、譯文:
春天又回到了宜春苑,披香殿中在趕制著春遊的新衣。滿樹的鳥兒在新年開始之際鳴叫,二月裏的楊花隨著春風滿路飄飛。就好像到了河陽縣,四處都是開的花朵;又仿佛走進了金谷園片綠樹蔥蔥的景象。壹叢叢香草妨礙了人們的腳步,飄浮的遊絲似乎要攔住眼前的道路。美麗的女子們要進入上林苑,爭搶著渡過河橋。
有的來自陰麗華的金屋,有的來自趙飛燕的蘭宮。他們頭上戴著朵朵金釵,高高的發髻,仿佛壹陣風便能吹倒。黛眉像柳葉壹樣翠綠,容顏似桃花那樣艷紅她們的身姿倒映在池水中,衣袖上落灑著花朵。
魚兒在水苔下遊動,青青的麥苗遮蓋野雞。高臺上傳來了弄玉的簫聲,水面上可聽見淩波仙子佩玉的和鳴。這裏既有戚裏的富家,又有新豐的美酒,石榴酒飄香,葡萄酒甘醇。荷花般的玉碗,蓮子狀的金杯,鮮嫩的竹筍,細核的楊梅。彈琴的女孑像綠珠,進酒的女子如同卓文君玉管調好了音調,琴弦奏出了曲聲,彈奏的是《陽春》、《淥水》等名曲,伴隨著音樂的是翩翩妙舞。
吹笙鼓簧更渲染了氣氛,急弦促柱不時變換著節拍。歌扇團團如滿月,節鼓聲聲伴花飛。其中有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在小苑停車,又來到長楊。金鞍被於馬背,良弓滿張其弦。馳道上塵埃揚起,隊隊騎手進入射獵場。馬是天池產的良種,腰帶鑲嵌著荊山美玉。錦袍上繡著天鹿,綾襖上織有鳳凰。
三月三日上已節,河邊到處是遊人,傍晚時分,他們開始祈神還願。樹下有遊人往來,沙頭有人渡水。衣袖上裝飾著鏤金薄片,領巾上點綴著珠寶。太陽已經在高高的山頭上偏斜,遊人們酒興未盡尚未歸家。池水照人勝過掛在屋內的鏡子,衣裳薰染的香氣趕不上外面的鮮花香、
3、評析
這篇小賦可謂庾信將春天的氣息及其帶給人們的歡樂寫活了。無論從作品的布局結構,還是從作者的行筆運辭來看,它都達到了壹個較為完美的藝術境界。小賦雖主要刻畫的是宮苑春色,但由於作者選擇了極為恰當的外物場景,如路上的飛花,池中的綠水,及歌舞騎射,曲水流觴等,不僅寫出了春天的普遍特征,而且也使讀者在賞觀作品時得到壹種較強的審美感受。
至於偶辭用事,則秀句可餐,通篇以五七言相雜而成,即使那些引典用事之句,也顯得十分流暢自然。因此它代表了當時小賦所能達到的較高藝術成就。許樁的《六朝文絜》指出:“六朝小賦,以五七言相雜成文品致疏越,自然遠俗。初唐四子,頗效此法……秀句如繡,顧昐生姿,不啻桃花馩面,令人膚澤生光…亦如天鹿錦、鳳凰綾,多從組織得來。”用許氏上面壹段話來評價庾信《春賦》是頗為準確深刻的。
三、春夜宴桃李園序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1、原文:
《春夜宴桃李園序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2、譯文:
天地,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風雲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蠟燭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
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罰酒三鬥。
3、賞析:
全文以議論開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乘燭夜遊,良有以也。”吳楚材、吳調侯說這是“點夜”字”,即回答了“何時”,這固然是對的。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回答了另壹個要素:“為何”。
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要及時行樂,連夜間都不肯放過。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處,就表現在他不去說明自己為什麽要“夜”宴,只說明“古人秉燭夜遊”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盤托出,無煩詞費。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作者用壹個表示進層關系的連詞“況”承接前面,進壹步回答了“為何”。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這兩句確實佳妙:第壹,作者只用幾個字就體現了春景的特色。
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艷艷,惹人喜愛。“春”前著壹“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壹陣溫暖,眼前呈現壹片紅艷。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彌漫於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著壹“煙”字,就展現了這獨特的畫面。
此後,“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壹詩中所創造的“煙花三月”壹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想。至於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讀者以文采斐然、賞心悅目的感受。
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編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李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著重寫“如何”。“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錢別,而是為了“敘天倫之樂事”。這壹句,既與“為歡幾何”裏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容。這是“敘天倫之樂事”的“歡”。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已久,作為封建社會裏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
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於流芳溢彩的桃李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敘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撞書畫,作者便說“群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
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密賞未已,高談轉清”,雖似雙線並行,實則前賓後主。
貫”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李芳園”;“談”的內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麽優美,所以貧”是“密賞”;“談”的內容那麽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裏,美景烘托樂事,幽貫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李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於是繼之以開筵飲宴。
“飛羽觴”壹句,李白從“羽”字著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於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束了全篇。
文章展示了春夜歡敘的情景,其中交織著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與“浮生若夢”、及時行樂的感喟,這種感情矛盾的激蕩,正是作者文章開闔排宕的底因。全文僅壹百十九字,由感喟人生之短促,急轉入盛會之良辰美景,更發為醉月詠詩之逸興,起結飄忽,波瀾起伏,傳達出深長的情韻。句式短長自由,駢中行散,顯示了唐代駢文向散文過渡的跡象。
四、《三臺·清明應制》
1、原文
三臺·清明應制? 宋代:萬俟詠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禦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鬥草聚、雙雙遊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2、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禦溝裏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麽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臺榭,秋千影隨水波蕩漾不伍。壹對對遊女,聚集著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妳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壹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壹切的公務。
五、《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1、原文:
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宋代:吳文英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亸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裏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2、譯文:
暮春的殘寒,仿佛在欺淩我喝多了酒,渾身發冷而難受,我燃起沈香爐,緊緊地掩閉了沈香木的華麗的窗戶。遲來的燕子飛進西城,似乎在訴說著春天的風光已衰暮。畫船載著酒客遊客玩西湖,清明佳節的繁華就這樣過去了,看著暗煙繚繞著吳國宮殿中的樹木,我的心中有千萬縷羈思旅情,恰似隨風遊蕩,化作了柳絮輕揚飄浮。
我曾經有十年的生活在西湖,依傍著柳樹系上我的馬匹,追隨著芳塵香霧。沿著紅花爛漫的堤岸,我漸漸進入仙境般的去處。妳叫侍兒偷偷送來情書,把壹懷芳心暗暗傾訴。在溫馨幽密的銀屏深處,有過多少快樂和歡娛,可惜春長夢短,歡樂的時光何其短促。妳摻著紅粉的眼淚,沾濕了歌扇和金錢刺繡的衣服。西湖的湖堤昏瞑空寂,夕陽中的西湖美景,全都讓給了那些鷗鷺。
幽蘭轉眼間就已經老去了,新生的杜若散發著香氣。我在這異地的水鄉漂泊羈旅。分別後我也曾訪過六橋故地,卻再也得不到關於佳人的任何信息。往事如煙,春花枯萎,無情的風風雨雨,埋葬香花和美玉。妳生得是那樣的美麗,清澈透明的水波,卻要把妳的明眸妒忌,那蒼翠蔥蘢的遠山,見到妳那彎彎的秀眉也要含羞躲避。
江面上倒映著點點漁燈,我與妳在畫船中雙棲雙宿。當年在渡口送別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妳住過的妝樓依然如往昔,分手時我曾在敗壁題寫詩句,和著淚水的墨痕已經蒙上了灰塵,字跡也已經變得慘淡而又模糊。登上高高的亭樓我凝神騁目,只見壹璧芳草延到天邊處,嘆息自己那壹半已經雪白如苧的鬢發。
我默默地翻檢著舊日的物品。妳留下的絲帕上,還帶著離別時的淚痕和香唾,那是以往悲歡離合的記錄。我就像垂下翅膀的孤鳳忘記了歸路,又像孤苦無依的孤鸞懶得飛翔起舞壹樣。我要把滿心的悲傷痛恨寫成長長的情書,但見藍天大海上沈沒鴻雁的身影,有誰來為我傳達相思的情愫。
只能把相思之苦寄托在哀箏的弦柱,獨自彈出滿心的愁苦。千裏的江南處處令我傷心,妳的靈魂是否就近在眼前呢,妳可以聽見了我哀怨的詞章如泣如訴?
百度百科-滿井遊記
百度百科-春賦
百度百科-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百度百科-三臺·清明應制
百度百科-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