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第壹個吃蟹的人

第壹個吃蟹的人

文/余光

我國的吃蟹歷史,由來已久。《逸周書?王斛》篇載,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成王時代,即有“海陽獻蟹”之事。而讓人感到巧合的是,此後至南北朝時,常熟地域內曾壹度有過“海陽”縣的建置,不知此“海陽”的典故。但隋朝時,陽澄湖大閘蟹已作為貢品,卻是不爭的事實。宋人陶谷《清異錄》中說:“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糖蟹。每進禦,上旋法械蟹殼,以全鏤龍鳳雲貼上。”吳中即今蘇州壹帶的陽澄湖地區。糟蟹、糖蟹則為當時的壹種食蟹法——因其時交通不便,長途運輸鮮活的大閘蟹,死多活少。所以,其名隨著交通運輸發達而逐步遠揚。

魯迅先生說過:“第壹個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面目猙獰,張牙舞爪,還要鉗人,第壹個敢於吃蟹的人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相傳幾千年前,人類祖先已在江南陸地上定居棲息,從事著農耕勞作和水產捕撈。據1983年文物普查時,在沙家浜地區發現的崧澤、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文物考證,五千年前的這裏,人類文明已發展到壹定高度。但由於江南地區通江海,多河湖,地勢低窪,又雨量充沛,經常鬧水災,加之耕作技術落後,收成極低。有時即使豐收在望,但江湖河浜中,卻有成群結隊的“甲殼蟲”爬到稻田中,放肆地偷盜谷粒。因蟲形狀兇狠,常用犀利的雙螯傷人,所以生活在這裏的先民們,對其畏如虎狼,稱其為“夾人蟲”。不等太陽落山,就早早關門入室,還不敢點燈,害怕夾人蟲循著燈光爬來搗亂。

後來,大禹到江南壹帶領導民眾開河治水。他知人善任,通過調查走訪,在陽澄湖區域內選拔了壹位姓解的青年擔任當地水利工程的總督,負責帶領民工開挖河道,整修湖蕩。可是入夜,工棚內剛點燃起火堆,就引來了黑壓壓壹大片夾人蟲,壹只只口吐泡沫,潮水般洶湧而來。民工很快陷入了夾人蟲組成的汪洋大海中,工地上頓時展開了壹場人蟲大戰。但終因蟲多人少,未多久,夾人蟲吐出的泡沫,甚至把火堆也熄滅了。雙方在黑暗中混戰到東方發白,夾人蟲才紛紛退入湖中,而好多民工卻被夾人蟲夾得遍體傷痕累累,鮮血淋淋,慘不忍睹。夾人蟲的夜夜襲擊,嚴重妨礙了水利工程的順利進行。被大禹任命為“督工”的解壯士為此憂心忡忡,好幾個夜晚睡不好覺。他察看地形後尋思良久,終於想出了對付夾人蟲的好辦法。是日,解壯士指揮民工築起壹座土城,把民工移至土城高處,並在土城四周掘出壹條很深的圍溝。待天黑,便在土城上燃起火堆,同時在火堆上燒水,把燒開煮沸的水不斷地灌入圍溝內。當夜,夾人蟲果然向著火光席卷而來。但在攀越圍溝時,紛紛跌落在滾燙的沸水中被活活燙死。當圍溝裏夾人蟲的屍體越堆越高時,解壯士又 率民工用長鉤移至別處,並繼續在圍溝內灌開水,保持溝內水溫。這壹夜,土城固若金湯,工棚裏的民工安然無恙。而被燙死的夾人蟲,卻堆屍成山。

清晨,醒來的民工見被燙死的夾人蟲渾身變得通紅,又散發出壹股股引人胃口大開的鮮美香味。但想起夾人蟲活著時猙狩恐怖面目,誰也不敢輕易下口嘗壹下。解壯士早已聞到了夾人蟲屍體發出的香味,就好奇地取了壹只解剖起來。他先把甲殼掰開,裏面透出的香味更濃了,又把螯、腳剝開,露出的肉雪白嫩粉。解壯幹想,這麽壹大堆夾人蟲的屍體若是能吃,豈不能大大補充民工們每日有限的口糧,而且或許還能以毒攻毒強身健體呢。但眾人不敢吃,總得有人帶頭吃,身為督工,理應身先士卒,像神農氏嘗百草那樣先吃第壹口。想到這裏,解壯士就大著膽,先咬了壹口“黃”,又咬了壹口肉,誰知隨著輕輕嚼動,滿口生香,味道好極了,簡直無與倫比,不知不覺中已把壹只大大的夾人蟲吃了下去。隔了壹個時辰,解壯士自我感覺良好,沒有異常反映,就又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並招呼眾民工壹起享用。眾民工見解壯士吃得如此津津有味,再也忍不住了,也紛紛拿起夾人蟲吃了起來。吃過的人個個稱贊肉嫩味香,很快壹大堆夾人蟲被民工們咬嚼掰剝送進了“五臟殿”。不久,當地百姓獲悉後,就也行動起來捉拿夾人蟲食用。從此,人們再也不懼怕夾人蟲了,原先被人畏如洪水猛獸的害蟲,壹下子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佳肴.後來,人們為了感激和紀念敢為天下先、第壹個吃夾人蟲的解壯士,就在他的姓氏“解”字下加壹個“蟲”字,並仍把夾人蟲稱為了“蟹”。因此,“蟹”字本身就暗含著解壯士是征服夾人蟲,天下第壹個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