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月贊美的詩句 1.描寫二月的詩句
1. 宦情羈思***淒淒,春半如秋意轉迷。——《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唐代:柳宗元
譯文:官場上的失意和寄居他鄉的憂思壹起湧上心頭,陽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壹樣,令人心意淒迷。
2.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唐代:柳宗元
譯文:山城的雨後,百花雕零。榕樹葉落滿庭院,黃鶯的啼叫也顯得十分嘈雜。
3.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二月二日》唐代:李商隱
譯文:二月二日這壹天春遊到江上,春風和暢陽光送暖樂曲悠揚。
4.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二月二日》唐代:李商隱
花蕊如須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黃蜂盤旋飛舞情意更長。
5.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二月二十四日作》宋代:陸遊
譯文:棠梨花兒開了,社酒已釀得濃濃,四面的村子裏,到處是鼓聲冬冬。
2.關於二月的古詩、詞、曲、賦,謝謝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壹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壹字行。
和夢得洛中早春見贈七韻 白居易
眾皆賞春色,君獨憐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燭余減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臺上風,虛潤池邊地。
開遲花養艷,語懶鶯含思。
似訝隔年齋,如勸迎春醉。
何日同宴遊,心期二月二。
二月二日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裏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壹日作 白居易
園杏紅萼坼,庭蘭紫芽出。
不覺春已深,今朝二月壹。
去冬病瘡痏,將養遵醫術。
今春入道場,清凈依僧律。
嘗聞聖賢語,所慎齋與疾。
遂使愛酒人,停杯壹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齋復畢。
應須挈壹壺,尋花覓韋七。
木蘭 李商隱
二月二十二,木蘭開坼初。初當新病酒,復自久離居。
愁絕更傾國,驚新聞遠書。紫絲何日障,油壁幾時車。
弄粉知傷重,調紅或有余。波痕空映襪,煙態不勝裾。
桂嶺含芳遠,蓮塘屬意疏。瑤姬與神女,長短定何如。
偈 釋誌端
來年二月二,與汝暫相棄。
燒灰散長江,勿占檀那地。
3.關於二月的詩歌
詠柳作者:賀知章 朝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靜物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戲答元珍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體裁:七律 類別:答謝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村居作者:高鼎 朝代:清 體裁:七絕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二月二日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體裁:七絕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壹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壹字行.春雪作者:韓愈 朝代:唐 體裁:七絕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4.徐誌摩形容二月二的詩有哪些
1 最是那壹低頭的溫柔,象壹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壹聲珍重,道壹聲珍重,那壹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2 假若我是壹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
我壹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4 偶 然
我是天空裏的壹片雲,偶爾投影在妳的波心--
妳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妳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妳有妳的,我有我的,方向;
妳記得也好,最好妳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5 我不知道風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壹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6 去吧 去吧,人間,去吧!我獨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吧,人間,去吧!我面對著無極的穹蒼。
去吧,青年,去吧!與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與暮天的群鴉。
去吧,夢鄉,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吧,夢鄉,去吧!我笑受山風與海濤之賀。
去吧,種種,去吧!當前有插天的高峰;
去吧,壹切,去吧!當前有無窮的無窮! 7 滬杭車中 匆匆匆!催催催!
壹卷煙,壹片山,幾點雲影,
壹道水,壹條橋,壹支櫓聲,
壹林松,壹叢竹,紅葉紛紛:
艷色的田野,艷色的秋景,
夢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隱,——
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8 呻吟語 我亦願意贊美這神奇的宇宙,我亦願意忘卻了人間有憂愁,
象壹只沒掛累的梅花雀,清朝上歌唱,黃昏時跳躍;——
假如她清風似的常在我的左右!
我亦想望我的詩句清水似的流,我亦想望我的心池魚似的悠悠;
但如今膏火是我的心,再休問我閑暇的詩情?——
上帝!妳壹天不還她生命與自由! 9 闊的海 闊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壹只巨大的紙鷂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風;
我只要壹分鐘
我只要壹點光
我只要壹條縫,
象壹個小孩爬伏
在壹間暗屋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 壹條縫,壹點光,壹分鐘。 10 火車擒住軌,在黑夜裏奔: 睜大了眼,什麽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嘗能支使運命? 說什麽光明,智慧永恒的美,
彼此同是在壹條線上受罪,
11 我將於茫茫人海尋找我唯壹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5.贊美月的詩句古詩大全
1、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然。《寄韋南陵冰》
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生查子·元夕》
3、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壹百五日夜對月》
4、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
5、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塞下曲》
6、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7、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山石》
8、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9、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朗月行》
10、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朗西。《聞王昌齡》
1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憶揚州》
12、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春題湖上》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裏館》
14、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1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水調歌頭》
17、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聽杯壹問之。《把酒問月》
18、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出塞》
19、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江漢》
20、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6.形容二月的詞語
百花生日 舊指陰歷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出處:清·秦味蕓《月令粹編》卷五:“《陶朱公書》:‘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殘冬臘月 臘月:陰歷十二月。指壹年將盡之時。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錯過了吉日良時,殘冬臘月,未必有好日了。”
寒冬臘月 臘月:農歷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出處:漢·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花朝月夕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舊時也特指農歷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處:《舊唐書·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花朝月夜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舊時也特指農歷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處:南朝·梁元帝《春別應令詩》:“動春心花朝月夜,誰忍相思今不見。”
臘盡春回 臘:指臘月,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出處:唐·孫道絢《菩薩蠻·梅》:“闌幹六曲天圍碧,松風亭下梅初白。臘盡見春回,寒梢花又開。”
十冬臘月 指陰歷十月、十壹、十二月天氣寒冷的季節。
月夜花朝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舊時也特指農歷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處:《舊唐書·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7.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族,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19首。
《詠柳》原文: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首句寫樹,柳樹就像壹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壹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壹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系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壹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後,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麽,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壹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壹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全詩烘托出詩人在農歷二月面對婀娜的翠柳時喜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