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照顧老人文言文怎麽說

照顧老人文言文怎麽說

1. 照顧老人的詩句

1、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壹的舜,是瞽瞍的兒子。

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

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終如壹,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

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壹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2、孝傳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縣,有個姓陳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親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雙親,溫順孝敬,從來不讓父母心中有憂慮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則衣不解帶,日夜陪床服侍,親自做湯熬藥。

二老逝去後,陳侃悲痛欲絕,真正做到了“事生盡力,事死盡思”的聖人垂訓。他的孝行被整個家族引為典範。

所以後代子孫人人效法,尊老愛幼,兄弟團結,夫婦和睦,妯娌相親。以後陳氏家族五代同堂傳為佳話.宋皇樹坊旌表,賜額曰:“孝門陳君”,百姓則稱其為“陳孝門”。

後人有詩贊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子孫代代仰遺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動楓宸詔表彰。 3、弟兄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壹條生路。

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

開始認定每家供養壹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壹日。

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壹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壹起,***烹佳肴,奉養父母。

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 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4、勤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壹戶姓楊的人家,娶了壹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壹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壹驚,問其緣故。

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麽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

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 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5、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

他用賣蔔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

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

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裏外的地方求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愈。

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後人贊曰; 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藥湯; 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6、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壹孝女名叫張菊花。

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

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壹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

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壹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

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

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

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壹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壹片奉心如石堅,壹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7、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壹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壹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

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妳時,妳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麽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

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 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 壹朝知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