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關的詩句如下:
1、今歲立秋早,便覺驅探湯。——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
2、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壹壹令狐楚《立秋日》
3、昨日立秋今日涼,鄧子東書還帝鄉。——謝晉《送鄧司稅起復》
4、立秋後三日行。——陳與義《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5、立秋才壹日,期會到林泉。——薛楞《已亥大早官催秋苗甚急》
6、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方回《連夜書》
拓展知識:
立秋的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鬥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
立秋的傳統習俗:
1、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2、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壹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誌》記載:“立秋前壹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3、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4、曬秋:
曬秋是壹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壹種傳統農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