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現代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在其代表作《草枕》中寫道:
“我獨自倚在密竹中,彈著琴,哼著歌。聲音太輕,除了我的夥伴明月,誰都聽不見。”短短二十個字還真有別的。甘昆的這種功德,不是“更好的歸來”和“金夜叉”的功德(德如華的《更好的歸來》和小崎紅葉的《金夜叉》,兩者並稱為新派悲劇的代表作品),而是在被汽船、火車、權力、衣服、道德、禮儀消耗到極致的時候,忘記壹切的功德。
夏目的《歸來》和《金夜叉》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小說,而那首詩就是王維的《竹樓》。夏目在小說中把王維的詩比作壹種能讓人忘記壹切現實的藥,評價高得不能再高了。夏目·佐世基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國學教育。1889年,他在他最早的中文著作《木屑集》中寫道:
小時候背過幾千字的唐宋詩詞,喜歡當文章,或者說對雕刻極其感興趣。或者咄,脫口而出,自覺冷漠單純。竊以為古代作者難成,故有意以文學立業。
夏目宗介在22歲時寫下這些漢字,從中不難看出他紮實的漢學功底。夏目·索世基在《鋸末集》中寫了幾首中國詩,其中壹首是七言絕句:西望茫茫,幾個巨浪拍打著池塘。水在天獨帆,長風吹遍太平洋。夏目漱石絕句中的“絕書”、“孤帆”、“天”等詞,說明他是在用杜甫《望嶽》和李白《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揚州行》中的詩句。
1916,也就是在夏目·漱石去世的那壹年,夏目·漱石寫了壹首《題畫》:讀完唐詩,倚著欄桿,庭院郁郁蔥蔥。請問,春風在哪裏?石前有幽竹青石。可以看出,夏目·索世基壹直把唐詩放在身邊經常背誦,壹直寫中國詩。夏目·佐世基在東京大學學習英語語言和文學,後來教英語,並在英國學習了兩年。有人說,夏目的思想和知識結構應該更西化。但在學英語之前,他曾經到著名的漢學私塾二松學院學習漢學,為他的漢學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夏目宗介的時代,研究漢學的不僅僅是夏目宗介。新學校開學前,所有學生只能在私立學校學習國學。新學校開學後,許多學生也在私立學校學習國學。從上面提到的夏目宗介的漢詩不難想象,夏目宗介在二松書院學習漢學時,《唐詩選讀》應該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所以他的詩歌中會有唐詩影響的痕跡。如果考慮到夏目宗介用完全不知道怎麽發音的中文寫的漢詩,可想而知當時的日本人學習寫漢詩有多難,需要多麽深厚的漢學素養才能做出上面提到的漢詩。
從戰後到今天,在日本的高中教科書中,漢語仍然和現代漢語、日本古文壹樣重要。當然高中課本裏有中國詩詞,大部分是唐詩。高中課本中出現的唐詩,大部分都能在《唐詩選讀》中找到。日本高中課本裏之所以會有唐詩,是因為日本高考題裏會有唐詩。國語裏面有壹道中文題,就是日本高考的中文考試,占總分的25%。語文題可能是唐詩題。1992日本大學考試中心組織的高考普通話試題中文部分是白居易的詩。目前,日本高中語文教育經歷了多次改革。雖然漢語部分已經少了很多,壹些大學的入學考試也不再出漢語題,但是壹流大學的考試中還是保留了漢語試題。在日本的高考國語試題中,如果有關於唐詩的問題,會先列出唐詩,然後再提問。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大學考試模擬題的中文測試部分是什麽樣的。試題選自和合股份出版的《普通話壹、二完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