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長亭外,古道邊,,,,求解

長亭外,古道邊,,,,求解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壹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淒迷,“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後,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壹。他多才多藝,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壹身。既是壹代高僧,又是才華橫溢的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和戲劇活動家。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壹幅字為無上榮耀。他以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大師。《送別》寫於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所作。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壹首古詞(類小令),***三段,其中壹、三兩段文字相同。

第壹節,著重寫送別的環境。作者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八個典型的意象,渲染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想到文學史上的無數次離別,如柳永的“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中就有“王孫遊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晚風拂柳”暗示了惜別,“柳”與“留”諧音,多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喻天各壹方。而這壹切別緒,都籠罩在“夕陽”之下的特定時間裏,只讓人感受到友情溫暖、斜陽溫暖、晚風溫暖;溫暖而又纏綿。

第二節,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弦,誘君品鑒。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壹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壹杯濁酒盡余歡”,這的確是壹種無奈的淒美,把酒離別,“都門帳飲”,愁緒紛亂,友人何時能相聚?最後,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裏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復強調,但這個重復強調卻是更進壹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節,是第壹節的重疊,進壹步烘托別離的氣氛,是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復。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回環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形成壹種回環美,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

全詞三節,有起,有開,有合;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壹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景物依舊,人在別時,倍感淒涼。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回蕩不已。全詞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夕陽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壹望無際;近處,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送別的豎笛哀婉幽怨。壹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壹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壹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壹幕!

整曲《送別》,沿婉約壹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淒美柔婉。歌詞造句長短參差,句式充滿變化。曲譜借用了當時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國藝人約翰·P·奧德威所作《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裝己酒,寫成了中國詩味極濃的校園歌曲。那種癡情,那種哀怨,那種眷戀,統壹於《送別》的歌吟中,珠聯璧合,畫意詩情,相得益彰。全詞韻字——邊、天、山、寒,即an韻,皆讀平聲韻,聲音亮麗。第二節開頭兩句,換壹個uo韻,無呆板之感,和諧優美。

這首好詞,永遠讓人籠罩在惦戀的惜別的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