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結語,如:”書短意長,不壹壹細說。“、”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2、寫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妳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妳”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壹行,頂格書寫。
3、寫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
擴展資料:
古代結語答復對方詢問的句式:
1、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壹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
2、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壹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3、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托,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百度百科-書信
2. 古文寫信格式和用詞古文書信書寫格式:提稱語、啟辭、正文、結語、祝辭、署名、附候語及補述語壹、提稱語提稱語是附在稱謂後面,提高稱謂的語詞。
提高稱謂,也就是對受信人進行尊敬擡舉的意思,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有的提稱語除提高稱謂之外,還有請受信人察閱此信的意思,如“賜鑒”、“青鑒”等。
我國傳統書信中常用的提稱語很多,使用時要特別註意與稱謂的配合。二、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常見的啟事敬辭“敬稟者”,意思是說:“我恭敬地稟告的事情如下。”啟辭又分為兩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壹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壹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
四、結語寫信對人敘事論理,說完正事就結束,收得太急,顯得不太禮貌,因此要說上壹兩句客氣話,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臨告辭之前需要說幾句過渡,完了再告辭。書信中如“臨書翹企,敬候佳音”、“因故遲復,請諒”等等。
結尾敬語,敬告對方談話到此結束,與前段的啟事敬辭相呼應。前頭用“敬啟者”,後面“敬此”、“肅此”;如果前頭用“茲復者”,後面則用“專此”、“草此”之類。
五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之類。 其中,“即頌”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等詞,另起壹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余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占壹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後壹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六署名 箋文結尾,要寫上發信人的名字和寫信的時間。需要註意的是,應在名字之前加上相應的自稱,名字之下要選用適當的禮告敬辭。
七、附候語及補述語 附候語是附帶問候的辭令。附後語通常有兩種情況:1、寫信人附帶問候受信人身邊的親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請安(附帶問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處乞代候(附帶問候受信人的兄長)2、寫信人代自己身邊親友問候受信人例如:①廣平及海嬰隨叩(附帶代妻兒行禮問候)②家父囑筆問候(附帶代父親問候)附候語的寫作應特別註意三點:壹是要註意稱謂的恰當,二是另行寫起,三是力求簡練。
補述語,即信寫畢之後又要補充說明的話語。補述語壹般用“又及:”、“又啟:”加以提示。
補述語不宜過長。用詞: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壹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壹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裏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壹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壹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壹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述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結束語: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3. 文言文書信的書寫格式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壹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壹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壹般 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
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 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 “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壹部分。
但與“啟辭”相仿,舊 式書信中也形成了壹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裏不妨臚列若幹,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壹壹細說。 恕不壹壹。
4. 古文寫信格式和用詞古文書信書寫格式:提稱語、啟辭、正文、結語、祝辭、署名、附候語及補述語 壹、提稱語 提稱語是附在稱謂後面,提高稱謂的語詞。
提高稱謂,也就是對受信人進行尊敬擡舉的意思,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有的提稱語除提高稱謂之外,還有請受信人察閱此信的意思,如“賜鑒”、“青鑒”等。
我國傳統書信中常用的提稱語很多,使用時要特別註意與稱謂的配合。二、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常見的啟事敬辭“敬稟者”,意思是說:“我恭敬地稟告的事情如下。” 啟辭又分為兩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壹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壹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
四、結語 寫信對人敘事論理,說完正事就結束,收得太急,顯得不太禮貌,因此要說上壹兩句客氣話,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臨告辭之前需要說幾句過渡,完了再告辭。書信中如“臨書翹企,敬候佳音”、“因故遲復,請諒”等等。
結尾敬語,敬告對方談話到此結束,與前段的啟事敬辭相呼應。前頭用“敬啟者”,後面“敬此”、“肅此”;如果前頭用“茲復者”,後面則用“專此”、“草此”之類。
五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之類。 其中,“即頌”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等詞,另起壹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余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占壹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後壹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六署名 箋文結尾,要寫上發信人的名字和寫信的時間。需要註意的是,應在名字之前加上相應的自稱,名字之下要選用適當的禮告敬辭。
七、附候語及補述語 附候語是附帶問候的辭令。附後語通常有兩種情況:1、寫信人附帶問候受信人身邊的親友 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請安(附帶問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處乞代候(附帶問候受信人的兄長)2、寫信人代自己身邊親友問候受信人 例如:①廣平及海嬰隨叩(附帶代妻兒行禮問候)②家父囑筆問候(附帶代父親問候) 附候語的寫作應特別註意三點:壹是要註意稱謂的恰當,二是另行寫起,三是力求簡練。
補述語,即信寫畢之後又要補充說明的話語。補述語壹般用“又及:”、“又啟:”加以提示。
補述語不宜過長。用詞: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壹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壹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裏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壹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壹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壹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述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結束語: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5. 文言文的信XX君足上:
經月未見,寒暖不定,君身康健否?余心久念甚矣,只惜常日俗事煩擾,未得閑時以探之,憾矣。
余前日偶得壹書,字句珠璣,良解煩憂,心甚喜之。思君近長需之,但憑以贈,盼君見書如面,壹償心事,二可解頤,余心之所慰也。
古人雲,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君有鴻鵠之誌,盛世之中,豈可蝸居而安乎?幸國泰物豐,天競百業,此是為大展宏圖之良機也。盼君朝乾夕惕,勿縱微時,早日得償所願。
年關將近,早祝平安,君心得悅,余心足矣。余身無恙,萬勿相念。罔寄魚雁,盼復德音。
XX頓首
呃,根據樓主的意思大概寫這些,樓主可以憑自己的情況再添加內容,呵呵,希望能幫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