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言文馬蹄

文言文馬蹄

1. 《馬蹄》文言文翻譯

標題:馬蹄 作者或出處:《莊子》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 伯樂,曰:“我善治馬。”

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 有鞭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 哉?然且世世稱之日:“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洽埴、木。”

此亦治天下之過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壹而不黨,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

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 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歧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

故純樸不殘,孰為 犧*(牛尊zun)?白玉不毀孰為矽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 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摩,怒則分背相踶。

馬知已止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

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至此矣。

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懸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爭歸於利,不可止也。此亦聖人之過也。

譯文或註釋: 馬,它的蹄可以踩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禦風寒,它吃青草喝清水,翹起腳就蹦跳,這是馬的天性。雖然有高 臺、宮室,對馬是毫無用處的。

到了有個伯樂出世,他說:“我善於調理馬。”他給馬用燒紅的鐵燙毛,又給馬剪毛,削蹄,打烙印,又給馬套上馬籠頭,紮上馬韁 繩,把它們關進馬棚。

這樣,馬就被他治死了十分之二三了。他又不讓馬吃飽,不給馬喝水,又叫馬這樣奔,那樣跑,在馬身上這兒整整,那兒理理,前面安上了馬 嚼子、裝飾品這壹套麻煩花樣,後面又加上皮鞭子辟辟啪啪的威嚇,這幾下子千來,馬就給他治死了壹半多了。

陶器工說:“我善於調理粘土,做成的陶器,圓的象 圓規畫過,方的象曲尺量過。”木工說:“我善於調理木材,做成的木器,彎曲的象圓規畫過,筆直的象墨線劃過。”

那粘土、木材的天性,難道是要去符合什麽圓 規、曲尺和墨線嗎?但是世世代代,人們都贊揚說:“伯樂善於調理馬,陶器工善於調理粘土,木工善於調理木材。”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的過錯啊! 我認為真正善於治理天下的人就不是這樣。

百姓有他們的天性:他們織了布做衣服穿,種了地得糧食吃,這是 普遍的法則;他們說壹是壹,毫不偏心,這叫做順乎自然。所以在有最高道德的社會裏,人們走起路來舒舒坦坦,看起東西來專心壹意。

在那個時代,山裏沒有道 路,河上沒有船舶橋梁;萬物壹群壹群生長著,不劃分什麽地區;飛禽走獸成群結隊,各種草木隨意生長。所以可以把飛禽走獸拴住了壹起玩樂,可以爬上樹幹去張 望鳥類的窩。

在那有最高道德的社會裏,人類和禽獸壹起生活,和萬物混合在壹塊,哪知道什麽君子與小人的區分!人和壹切生物同樣無知無識,所以人的天然德性就永遠不變;人和壹切生物同樣無欲無求,這就叫做本性素樸。本性素樸就現出了人的天然德性了。

到那些聖人壹出來,他們冥思苦想去造出個仁,嘔心瀝血去造出個義,天下人就開始生出疑忌了。他們又千奇 百怪造出了樂,煩雜瑣碎去造出了禮,天下人就開始有差別分等級了。

妳看,不弄壞天然好木材,怎麽會出來個牛頭杯?不毀傷美白玉,怎麽會出來珪和璋?不廢去 天然的道德,哪需要什麽仁義?不離開人的天性,哪需要什麽禮樂?五種色彩不亂,誰要那瑰麗的文采?五種聲調分明,誰要去對上那鐘鼓管弦?把好好的木材毀壞 了做成器具,這是工匠犯下的罪行;把天生的道德毀壞了去講仁義,這是聖人犯下的罪行。 那馬,生活在原野上,吃青草,喝清水,它們高興起來交頭接耳互相擦摩;它們生氣了就背對背互相撞踢。

馬 所懂得的就全在此了。人們在它項背上加橫木條,額上齊齊掛上月形的飾品,馬就懂得了去咬車銷、脫車軛、頂車幔,要掙紮著吐馬嚼子,脫馬籠頭了。

所以使得馬 懂得要好詐手段,這是伯樂的過失啊。 在上古赫胥氏時代,人們在家裏不知道有什麽事可幹的,走出去不知道要到哪裏去。

嘴裏嚼著食物玩樂,肚子 吃得漲漲的到處閑逛:人們所懂得的就是這些了。等到聖人出世,弄出了虛假的禮、樂要糾正天下人的形態;高高懸起了仁義要去收收天下人的心思。

這壹來,人們 就千方百計去追求知識,大家都追逐私利,壹發不可收拾了。這全是聖人的過失啊。

譯文或註釋: 馬,它的蹄可以踩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禦風寒,它吃。

2. 馬蹄在課文中是什麽意思

文章講的是宋朝時候,有壹次畫院招考。考試是命題作畫,題目是壹句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 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於是就畫了壹些花瓣,讓壹位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這不正是踏花麽?表現了那春遊之後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後,覺得重點是在“馬”上。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於是就精心地畫了壹匹駿馬,壹位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並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麽! 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壹位畫得很特別。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在壹個春天落日的時刻,壹位青年騎馬歸去,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壹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翩躚飛舞。他的畫被主考官選中了。

講完這篇文章,感覺自己也被這幅畫吸引住了。作者運用絕妙的構圖和絕美的意境,向我們展示了壹幅踏春圖。他沒畫上壹朵花,卻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花兒的多,花兒的美,花兒的香;感受到了在明媚的春光裏騎馬賞花的愜意。

3. 蹄在古文裏都有什麽意思

(1) (形聲。

字從足,從帝,帝亦聲。“帝”意為“原初的”、“原本的”。

“足”與“帝”聯合起來表示“原本的腳”。本義:(馬的)天足。

野馬的腳。引申義:牛、馬、豬、羊等有蹄類哺乳動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質覆蓋物,以將趾的末端幾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

說明:1.野馬的腳是原生的腳,家馬的腳會被釘上壹個人工制作的鐵掌。未安裝鐵掌的馬腳就稱為“天足”,即“蹄”。

2.本字《說文》所無) (2) 同本義 [hoof] 馬候蹄。——《谷梁傳·昭公八年》。

釋文:“蹄,馬足也。” 馬蹄可以踐霜雪。

——《莊子·馬蹄》 驢不勝怒蹄之。(蹄,用如動詞:踢。)

——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牛蹄;馬蹄;豬蹄;蹄涔(留有牛馬腳跡的小池塘);蹄窪(留有蹄跡的小水塘);蹄道(有著獸蹄鳥跡的走道);蹄蚤(蹄趾與腳爪);蹄書(詔令;詔書。因用赫蹄紙書寫,故稱) (4) 指牲口 [draught animals]。

(5) 如:蹄尾(泛指禽獸);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躈(古時用以計算牲畜的頭數) (6) 兔網,捕兔的工具 [ of catching hare]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莊子·外物》 (7) 又如:蹄筌(蹄和筌。

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魚器) (8) 另見 dì。

4. 翻譯壹篇文言文

原文

寒花葬誌 (明)歸有光1

婢 ,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2五月死 ,葬虛丘3 。事我而不卒 ,命也乎!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壹日,天寒,爇4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想是時,奄忽5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註釋

1 歸有光(1507-1571) 明文學家。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昆山(今屬江蘇)人。嘉靖進士。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實錄,著有《震川先生集》。其文善用簡潔疏淡的筆墨,描寫家人、朋友之間的日常瑣事,言近旨遠,充滿感情。《項脊軒誌》、《寒花葬誌》等作極負盛名。黃宗羲推宗其為明文第壹人。

2 嘉靖丁酉 1537年。

3 虛丘 古虛丘邑在今山東省境內。這裏的“虛丘”似應為“丘虛”,指荒地。

4 爇 讀“弱”(ruo),點火,焚燒。

5 奄忽(yanhu) 忽然。

譯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於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們沒了緣分(命不好)麽?

當初,寒花剛陪嫁過來時才十歲,梳著兩個環形發髻,拖著深綠色的長裙子。壹天,天很冷,她點火煮熟了荸薺,削了滿滿壹瓦盆。我從外面回來,要取荸薺來吃,她端著荸薺,轉過身去,不給我吃。妻子魏孺人見了便取笑我們。妻子常常讓她靠在小桌子旁邊吃飯,她吃飯時,眼眶慢慢地翻動。妻子又指著她那樣子對著我笑。

回想當時的情景,轉眼又是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5. 馬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有馬蹄這兩個字,可以拆開

當歌酒萬斛,看獵馬千蹄。

踏土不踏石,馬亦惜其蹄。

我馬亦四蹄,出門似無地。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春風得意馬蹄急,壹日看盡長安花。

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妾久垂珠淚,君何惜馬蹄。

仰首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拂石坐來衫袖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馬蹄濃露,雞聲淡月,寂歷荒村路。

卻憶孤山醉歸路,馬蹄香雪趁東風。

白纻春衫楊柳鞭,碧蹄驕馬杏花韉。

靈虬傳夕箭,歸馬散霜蹄。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

人寒指欲墮,馬凍蹄亦裂。

別多人換鬢,行遠馬穿蹄。

只知道這些了

6. 千裏馬文言文翻譯

關公乘赤兔馬,日行千裏。周倉握刀從之,日亦千裏。公憐之,欲覓壹良馬賜焉,而遍索無千裏者。止壹馬,日行九百,乃厚價市之贈倉。倉乘馬從公,壹日差百裏,兩日差二百裏。倉恐失公,仍下馬步行,又不忍棄馬,乃以索攢馬蹄,懸之刀頭,掮之而飛走。

註釋

①掮(qian):用肩膀扛

②以索攢馬蹄:用繩索把四只馬蹄捆在壹起

譯文

關公騎著赤兔馬。每天跑千裏,周倉提著大刀跟著他,每天也走千裏,關公同情他,想要找壹披良馬賞賜給周倉,可是,到處找,卻沒有千裏馬。只有壹匹馬,它日能跑九百裏,於是就用高價買了下來,送給周倉。周倉騎著馬跟著關公,第壹天落後了壹百裏。兩天就

落後了兩百裏。周倉擔心關公丟失,仍舊下馬走著,又不忍心丟掉自己的馬,於是就幹脆把馬蹄捆起來,懸掛在大刀頭上,用肩抗著急速地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