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才藝出眾是什麽意思 出眾是什麽意思

才藝出眾是什麽意思 出眾是什麽意思

請介紹壹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號巢民,壹號樸庵,又號樸巢,私謚潛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他出生在如臯城壹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壹代詩文之景運”。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 ,名白,又字青蓮,南京人,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16歲時,已是芳名鵲起,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鄉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壹見傾心,連稱:“異人!異人!”雖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並於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試途經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後從半塘雇船送到如臯。次年春,冒董結成伉儷。小宛才藝出眾,能詩善畫,尤其擅長撫琴。今水明樓內的古琴,就是她當年心系之物。

冒襄與董小宛的故事

冒襄,字辟疆,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臯縣人,生於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三月十五日。明清時期,如臯城裏的冒氏家族人才輩出,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也是壹個文化世家。 當時的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東北在清兵的鐵蹄之下,川陜湖廣是“流寇”馳騁的戰場,而江浙壹帶的士大夫依然過著宴安鴆毒、驕奢淫逸的生活。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開宴沿賓,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鴛鴦與書生的烏巾紫裘相交錯,文采風流,盛於壹時。辟疆也沾染了壹般豪貴子弟的浪漫風習。壹方面,他年少氣盛,顧盼自雄,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世大務,懷抱著報效國家的壯誌;另壹方面,又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著腦滿腸肥的公子哥兒的生活。

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裏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小宛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講說冒辟疆,知道復社中有這樣壹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禎十二年鄉試落第,冒辟疆聽說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訪尋,小宛卻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蘇州歌姬沙九畹、楊漪炤名氣與小宛相當,辟疆便每天來往與沙、楊之間。在離開蘇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臥在家,與辟疆相會於曲欄花下。辟疆見小宛秋波流轉,神韻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懶慢不發壹言。

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壹息。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沈沈如在夢中。今天壹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她吩咐家人具辦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辟疆好幾次要告別,小宛都苦留辟疆。在與冒辟疆的戀愛嫁娶中,董小宛處處主動,煥發出向往自由、尋覓真情的個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舉步躊躇,顯露出壹個大家公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弱點。

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

小宛初進冒家,見董其昌仿鐘繇筆意為辟疆書寫的《月賦》,非常喜愛,著意臨摹。接著到處找鐘繇的字帖。後來覺得鐘繇的字體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輅表》將她推崇的關羽稱為賊將,便廢鐘帖而改學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

小宛曾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也為蘇元芳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小宛畫的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15歲時作品《彩蝶圖》現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她的題詞,到如臯後,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後來逃難途中,仍把書畫藏品捆載起來,隨身帶走。

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壹小壺芥茶溫淘米飯,再佐以壹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壹餐。辟疆卻喜歡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的食品。小宛為他制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她不僅在中間加上適量的食鹽和酸梅調味,還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制出的花露入口噴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獨獨是露凝香發。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小宛腌制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壹經她手都有壹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壹匕壹臠,妙不可言。

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裏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制作方法。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因此,它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於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壹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臯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海內的土特產。

歌妓都能豪飲。崇禎十五年,鑾江汪汝為在江口梅花亭宴請辟疆和小宛。也許是洶湧的長江白浪激發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壹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這種情景辟疆只見過壹次。因為小宛見辟疆飲酒很少,量不勝蕉葉,也就不怎麽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愛喝芥片。這種芥片煮好後有壹股嬰兒肉香。煮茶當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戲。他們常常是壹人壹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與辟疆的兩個小孩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沈移動幾榻。半夜回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復回環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小宛曾對辟疆說:“我書寫謝莊的《月賦》,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這是因為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兩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來以前,已呼呼大睡,沒有福氣消受桂華露影。我和妳壹年四季當中,都愛領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也就在靜中打通。”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歡靜坐香閣,細品名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小宛使用沈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沈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僅體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煙氣沾染上襟袖還帶有焦腥味。小宛采用的是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只宣德爐內燃沈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關南下,江南壹帶燃起熊熊戰火。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塗毒,家產丟得壹幹二凈。小宛隨夫壹路南逃。順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見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興致,要摹天上流霞制作壹對金釧。她叫辟疆寫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樣,鐫摹在金釧上。這對制作精妙的黃跳脫在第二年七月忽然從中斷開。他們又重新做了壹對,辟疆寫了“比翼”、“連理”四個字鐫上去。足見董小宛是把這對金釧兒看 *** 情的信物。

小宛最愛晚菊。有個朋友送給冒辟疆幾盆名為“剪桃紅”的菊花,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小宛見到“剪桃紅”,非常喜愛,特意將花放在床邊。每天晚上,高燒綠燭,用白色屏風圍起三面,放壹張小椅子在花間,調整好菊花,讓菊影具有參橫妙麗之態,然後身入花間,使人在菊中,菊與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畫。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後時刻,她還叫冒辟疆把“剪桃紅”搬到床前給她看枝葉是否茂盛,可有蟲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興海鹽水繪閣。她在南北湖畔雞籠山上面對暮春淒涼景致,感嘆江河破碎,壹家流離,淚葬殘花。據說《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即改編自小宛葬花。

日子剛剛安穩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壹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照料了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臥,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壹百天。 辟疆說自己壹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處的九年中享盡。

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幾場大病,使得小宛身體頃刻間垮了下來,連續二十多天喝不進壹口水。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徹心扉的哀哭聲中,小宛仙逝,年僅28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 冒家上下恍惚傷痛,葬之於如臯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

清道光以後有人妄言小宛當年未死,被洪承疇計取,送入皇宮,以博帝歡,得順治寵愛,辟疆恐懼,謊稱小宛已死,其實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屬虛談。董小宛死時28歲,順治才14歲,小宛與辟疆崇尚氣節,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厭惡宮廷的奢侈生活,何況滿漢不通婚,小宛無入宮邀寵之理。順治所忠愛的是棟鄂妃也非董鄂妃。棟鄂妃武臣鄂碩之女。18歲入宮(而小宛19歲嫁辟疆)。棟鄂妃生得美慧異常,且端靜溫柔,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8月冊為賢妃,12月進為貴妃。順治與她形影不離,賦詩作畫,研究佛法。順治十七年棟鄂妃的兒子不滿百日夭折。她悲傷過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順治帝追封她為端敬皇後,罷朝五日,治喪禮儀碑極隆重。至於傳說順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紅塵到五臺山出家更是謬傳。

董小宛從名妓到賢妾,清宮有四大疑案,第壹個是順治出家,據說順治出家是為了壹個漢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據說冒辟疆因順治從他手中奪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絕。說道:

“夢幻塵緣,傷心情動,鶯鶯遠去,盼盼樓空。倩女離魂,萍蹤莫問。揚鉤海畔,誰證前盟;把臂林邊,難忘往事。金蓮舞後,玉樹歌余,桃對無蹤,柳枝何處?嗟嗟,萍隨水,水隨風,萍枯水盡;幻即空,空即色,幻滅全靈。能所雙忘,色空並遣;長歌寄意,缺月難圓。” 並寫下了壹閡《金人捧露盤詞》,寄托悲思。

但疑案畢竟是疑案,真實的情況卻與之頗有出入。

明朝“復社四公子”之壹的冒辟疆風流瀟灑,飽讀詩書,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正直不阿,敢於向閹黨叫板。那個時代的江南名妓節氣頗高,仿佛達成壹種***識,都喜歡有才學、有膽識、有正義感的文人。冒辟疆正是這樣壹個人,據說當時無數女子寧願給冒辟疆當小老婆,也不願做貴人的正妻。

在愛上冒辟疆的女人中,就有讓吳三桂“沖冠壹怒為紅顏”的明末第壹美女、“亂世佳人”陳圓圓。陳圓圓曾對他壹見傾心,冒辟疆在懷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憶語》裏記述過這段擦肩而過的緣分。

他在文中並未直接道出陳圓圓的姓名,稱她為“陳姬”。說他初見陳圓圓時,“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鶯之在煙霧。”

當時陳圓圓穿著壹套淺黃色的裙子,如暮靄中孤單的黃鶯,惹人憐愛,而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如珠玉在盤。才子動心,佳人含情,兩人情投意合,談話壹談就到了四更時分,忽然風雨驟起,陳圓圓急著要回家,冒辟疆拉著她的衣角相約佳期。陳圓圓說:“過半個月後,壹起到光福看那‘冷雲萬頃’的梅花吧!”冒辟疆說半個月後要去接母親,於是再次約定,索性等到八月,兩人壹起到虎丘賞桂。

等到冒辟疆接母親回來,路過蘇州,卻聽說陳圓圓被豪強搶走了。他跟朋友談起陳圓圓,惋惜自己沒艷福,壹再嘆息“佳人難再得”,朋友則告訴他壹個驚喜:被搶走的是假陳圓圓,真陳圓圓現在所藏的地方離這裏很近,他可以帶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於是冒辟疆與陳圓圓再次相逢,按照冒辟疆的敘述,陳圓圓見到故人後,十分驚喜,由於她剛剛逃脫虎口,驚魂未定,寂寞淒涼,很想與他作壹番徹夜長談,說有事相商。

冒辟疆當然知道陳圓圓要商的是何事,陳圓圓雖艷麗無雙,是獵艷的最佳對象,然而要談婚論嫁,他可沒有思想準備,於是找借口說放心不下母親在船上的安全,連夜回去了。

陳圓圓硬是十分看好冒辟疆,第二天早上化了淡妝去拜訪冒辟疆的母親,準備搞曲線愛情攻關,並且執意邀他再去她家。月光如水的夜晚,陳圓圓再次向他表白托付終身的願望。他則很煞風景地委婉回絕了,理由是他父親正陷於起義軍包圍,他沒心思考慮這事。並且說,他兩次找她,只是無聊消遣罷了,她的要求過於唐突,令他驚訝,必須趕快打消念頭,以免耽誤了她的終身大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相當不客氣了,擱平常的女子身上,立馬掉頭就走。然而陳圓圓的臉皮厚得可以,說對方如果沒有完全關死那道門的話,自己可以等。美人無怨無悔的癡情讓冒辟疆再也無法拒絕,只是有些敷衍的順口答應,陳圓圓就“驚喜申囑,語絮絮不悉記”,冒才子詩興大發,還寫了絕句贈給她。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冒辟疆的父親沒有危險了,他才有心情再去找陳圓圓,沒想到陳圓圓這次是真被人搶走了,搶他的人是崇禎皇帝寵妃的父親田弘遇。

冒辟疆悵然若失,郁悶無比,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遇上紅顏知己董小宛的,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不然,那篇深情款款的《影梅庵憶語》就不會問世了。

冒辟疆自述的這段艷遇顯得頗為自戀。表面上看,陳圓圓對冒辟疆鐘情得很,其實這裏面真有愛情可言嗎?我猜想,陳圓圓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找壹根值得托付的救命稻草而已,這不過是弱女子的生存法則罷了。

冒辟疆即使後來娶了董小宛,還對陳圓圓念念不忘,有惆悵也有炫耀:天下第壹美人曾經愛過我,我卻沒怎麽當回事,我冒辟疆風流公子的名聲,不是虛的吧!

標簽:作文經典 上壹篇:感謝抖音平臺的話 感謝平臺的話 下壹篇:苗阜王聲上課臺詞 苗阜王聲相聲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