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有內在規律的,就像衛星繞行星運行或各種生物的生長也有內在規律壹樣,教學過程需要壹些特定力量的幫助。心理活動有確定的因果關系,就像物體的運動壹樣,必然有因果關系。正如精神活動有其思想、感覺和意誌的規律,而這種規律是固定的,盡管它們是精神的產物,而不是物質的。
比如那些教學界的名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了教學規律,並能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學習,其他老師也可以借鑒。這本書介紹的七大定律和啟發我的句子是:
第壹,教師法。萬物皆有規律,這是現代科學的核心事實。人類或自然界中沒有壹種力量不受法律的控制。自然界的各種力量和運行總是平衡的,這是自然法則中最簡單的概念。知道任何事實的規律,就是知道我們所能知道的最深刻的真理。永恒的法則和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支配是任何真正科學的首要條件。每個老師也是壹個常規的順從者。教師法就是教師必須熟悉自己要教的東西。我是壹名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師專家於永正的著作看得比較多。很多人都很佩服老師的語文課的樸實無華。雖然壹點也不花哨,但是學生們喜歡他的語文課。我們卻不知道,江蘇省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過,“不備課或準備不充分,我是不敢進教室的”,“每次上公開課,我總是把生詞寫無數遍,預習課文時,我自己至少讀5-6遍。”可見老師們對自己教的課非常熟悉。書中介紹的法律背後的哲學是深刻的:沒有知識就無法教學。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常有人說,老師要有壹桶水,才能教會學生壹杯水。充分證明了教師必須有知識,有見識,才能把更多的知識和道理傳授給學生。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要做到成功的教學,教師不僅要熟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與所教的對象緊密結合。備課的時候提倡“備教材”和“備學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果我們只是認真準備當天的課,試圖教給學生當天的內容,教學過程會非常困難。當然,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見多識廣的眼光。作者以學校地理課上講授的常見事實為例:圓圓的地球,延伸的海洋和大陸,山川河流,擠滿人的國家和城市。這些內容在只有半瓶水的老師和他的學生眼裏是枯燥的,但在赫歇爾、達納、嶽特這些偉大的宇航員、地理學家、地理學家眼裏,這些事實是波瀾壯闊的。他們的博學解釋起來會更加生動有趣。“讀萬卷書,走萬裏路。”如果壹個地理老師能遊覽祖國的許多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跡,那麽他的地理課就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他的所見所感,地理課就會有趣生動。推而廣之,對於語文和歷史老師來說,如果既有淵博的知識,又有見多識廣的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學習者法則。學習者法的特點是什麽?學習者必須帶著興趣致力於事實或真理的研究。專註的眼神,全神貫註的態度,壹張充滿深入探索欲望的臉,都是對某件事產生強烈興趣,積極關註的標誌。它是真正學習者的突出心理狀態,構成了真正學習者的本質屬性。真正的動力在於興趣的集中,這是學習得以完成的必要條件。在長期的教學經驗中,我們的老師也可以發現,那些聽講認真、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成績大多很優秀。由此可見,專心認真聽講的學生學習效率高。今年,我是壹年級語文課。在課堂上,我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因為年齡小,註意力集中,很難做到全班集中。大部分時間只有5到10分鐘,他們能坐直,認真聽講。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使用強迫他們註意的方法。為了保證全班同學的創造力,我不得不在壹節課開始的時候或者課中間喊壹些小口令:小手後面,我來背;小眼睛,看黑板;這種強迫學生註意力的方法雖然有壹定的效果,但是註意力時間短,容易讓人疲勞,也是壹種痛苦的註意力。但有時候,尤其是在閱讀課上,給孩子講有趣的繪本時,學生的註意力被吸引,會被繪本裏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瞪大眼睛,默默地聽老師講課。這時,孩子的註意力被漂亮的畫面和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註意力持續時間長,使人精力充沛。作為教師,我們努力調動課堂上的所有力量,將學生的強迫性註意力轉變為吸引性註意力。比如,通過播放音頻、視頻、課件等手段,將學生的智力從最低級的註意力提升到更高級的活動中,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感受快樂,以最佳狀態全心投入,達到理想狀態。
第三,語言運用的規律。除了有專業知識的老師和有興趣聽的學生,作為師生課堂討論和交流的媒介,學習語言使用的規律有什麽特點?教學中使用的語言必須是教師和學生的同壹種語言。對於說話人和聽話人來說,都必須是真實的語言,對雙方都有意義,清晰易懂。也就是說,師生在課堂上交流的時候,要用雙方都能聽懂的語言。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老師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說話,語速要慢,語氣要親切,讓剛進高壹的孩子聽起來和老師很親近,沒有恐懼感。當然,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不能太甜,也不能太慢,否則會覺得不舒服。如果壹個長期教幼兒園或初中的老師接手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的課程,又不能壹下子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學生上課會很難受。我曾經在初中呆過11年。剛進小學的時候,半年的時間裏聽課不改語言,學生很難適應。然而,語言並不是交流思想的唯壹媒介。我們也可以用眼睛、眉毛、嘴巴、頭、手或者聳肩跺腳來表達人們能理解的信息。聾啞人可以通過手勢交流和交談。另外,對於孩子來說,圖片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四,課程規律。課程是需要學習的事實或道理,是需要掌握的內容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老師希望傳授學生希望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它是教師工作的核心,甚至頂點和果實都是其他壹切的條件和工具。課程規律表述為:需要教授的道理,必須通過已經知道的道理去學習。課程法的理念來源於智慧和人類知識的本質。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是壹門學科或課程的重點。教師需要找到壹個壹致點,或者通過展示未知新事物與已知事物的相似性來發現壹個已知點。所有的教學都必須在壹定的方向上進行。它將走向何方?什麽是學生不熟悉、不知道的,需要老師心中有數。所有的學習都必須遵循特定的步驟。除了將壹個事實或這裏與其他事實或這裏聯系起來的步驟,如何才能深入學習?在任何真正的學習中,每壹個新的事實都成為阻力的壹部分,成為獲取新知識的新切入點。
第五,教學過程的規律。按照自然的順序,教學行為或功能首先進入我們的視線。教師的規律是最本質的規律,教學規律與功能有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遵循壹定的教學過程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壹切行為都圍繞著壹個核心目標,即喚醒和啟動學習者的思維,喚起他的自發活動和人們所說的自願認知和想象推理技能。所有教師的行為都圍繞著壹個核心目標:喚醒和啟動學習者的思維,喚起他的自發活動和人們所說的自願認知和想象推理技能。任何知識都需要接受者的重新認識和重新思考。如果講解或其他教學行為不能激發和引導學生自發的心理活動,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無用的。如果學生自發的心理活動得不到激發,教學就不會有任何結果。老師的話無人理睬,老師就像對牛彈琴。此刻,我想說的是,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傳授知識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吸收。有些老師為了考試得高分,強迫學生死記硬背。他們抄寫生詞、句子、課文10遍以上,重復低效的工作。雖然學生可以把它們記在腦子裏,但強迫性記憶並沒有喚醒學生自發的、自願的認知行為和腦力勞動,根本沒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老師我們也能學習。我們所學的大部分都是自學的,人們普遍承認自己所探索和挖掘的知識不僅保存時間長,而且用起來得心應手。不管有沒有老師。關鍵在於知識的獲取,知識的獲取必須通過同樣的方法發揮作用的同樣的技能來完成。真正的教學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獲取知識。可以說,教師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教得好,或者更好的是,讓學生學到很多知識的老師,如果不付出更多就是好老師。老師是富有同情心的向導。他對所要研究的學科的熟悉使他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和精力,避免不必要的或不可克服的困難,讓他們避免混淆真理和謬誤。誇美紐斯曾經說過,大多數老師只是在種植物,而不是播種。他們不是從最簡單的原理開始,而是立刻把學習者引入壹大堆亂七八糟的書和模棱兩可的話題。“種子是上帝的話語。”真的,課堂只是翻土播種,讓谷物生長,成熟的是土壤本身的力量。
第六,學習過程的規律。?教師的職責主要在於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發活動。學生的責任就是用這些自發的活動掌握學習內容,掌握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壹個老師的工作,壹個被教的責任。教學過程的規律涉及到喚醒自發活動的方式,而學習過程的規律決定了利用這些活動的方式。學習過程的規律是,學習者必須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生成要學習的真理。真正的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真正的學習也不僅僅是背誦和重復老師的話和觀點。學習是學習者在自己頭腦中形成的應該隱含在所學內容中的概念。發現者和學習者都必須成為真理的尋求者,他們都必須以獲得清晰而獨特的理解為目標,他們必須在各自的任務中使用他們已經熟悉的東西。為了找到真理的所有價值,他們必須應用他們所學的東西。
七、復習法律。在教學過程中,當我們學完壹個知識點、壹個單元時,會留壹些時間帶領學生復習重要的知識點。那麽復習的規律是什麽呢?教學測試與驗證的完成必須通過復習來實現,復習法包括完善知識、驗證知識、使知識應用三個復習目的。沒有什麽教學實踐能比花在復習上帶來更多的收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壹個老師能保證學生復習得最頻繁、最徹底、最有趣,他將成為最有能力、最成功的老師。復習不僅僅是重復。智力的復習是對壹種思想的再思考。是壹種復習,內容豐富,涉及新概念新聯系,提高能力和熟練度。真正的復習總會補充學生已有的知識,熟悉內容的人會發現當初學習時沒有出現的道理。壹篇復習中的很多重復不是壹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但是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散到幾天或者幾周,這樣這些重復就會帶來新元素。
?“提防精通壹本書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反復閱讀同壹本書使這個人精通這門學科,從而使她成為這個領域的壹個令人生畏的對手。是頻繁的復習賦予了他這種能力。
孔子曾在《論語》中說:溫故而知新,就是強調復習的重要性。只有通過頻繁和徹底的復習,頭腦才能掌握真理並自由地運用它。我們看到,復習不應該是知識教學中的錦上添花,而應該是壹切真正教學的七大必備定律之壹。不復習,說明任務只完成了壹半。久而久之,妳會失去任何印象。復習法就是給普遍不變的智力。我們班的孩子都壹年級了,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現在是我帶領同學們復習,把新單詞,單詞,課文寫在課本上,加深記憶的時候了。
?當然,復習的時候,也別忘了鉛筆的用途。除了眼睛,手也是智力的天然老師。沒有什麽比借助雙手復習更有效的了。當我帶領學生復習新單詞時,我只想讓他們寫在筆記本上。除了背古詩,我還要默寫。我們平時教學的內容都是碎片化的知識。只有通過系統的復習,學生才能在頭腦中構建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在做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格雷戈裏在壹百多年前總結出的七條教學規律,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