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惠州,就知道自己小心眼。原來所謂江南,長江南岸,都是江南,地域遼闊,沿著河口向西延伸。每壹條岔路都通向壹個不壹樣的江南,就像壹幅水墨畫長卷,青山綠水,楓紅杏黃,綠草落葉,亭臺水榭,白墻黛瓦,裊裊倒影,波光粼粼。
記憶中的江南被隔膜,心不知所措。看著傍晚的江南,感覺很幸福。清風夢江南,心飄。拾香寄江南,心隨。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入江南,春水比天綠,畫船聽雨。”江南壹直是個美麗的地方,是解不開的情節,是扔不掉的相思,是難忘的前世。
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愛上了江南,潑墨揮毫,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詞畫。我雖然胸中無墨,但也對江南情有獨鐘。
我見過煙波浩渺、水霧彌漫的太湖;看過碧波蕩漾、濃妝艷抹的西湖,去過吳鵬穿梭於音波間的烏鎮,也在壹條長長的雨巷裏品茶聽雨。但是到了惠州,我開始感受到江南的美,惠州最美。
西湖之美,無法細說。水明澈,山空多雨。把西湖比作西湖總是恰當的。有詩為證。但是我覺得西湖就是好看,缺少壹點古代的韻味。湖邊的現代化高層住宅,沖淡了時光的痕跡。這裏的古韻是要找的,只有走進古鎮才能感受到。而惠州則不同。與山水融為壹體,風格獨特,典雅秀麗,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於壹體的微建築,為徽州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筆墨。濃濃的古韻讓妳覺得,如果遊客穿上古裝,就像穿越到了古代農耕時代。
從徽州回來已經有壹段時間了,但是徽州情結依然存在。我想寫出來,但又怕自己的文字辜負了這種仙女般的美好,壹直不敢寫。但我總想寫點什麽,所以我還是用我不雅的文字記錄下我心中徽州的古韻。
惠州對我來說是處女。攝影師蕭艾帶著我們壹行四人驅車西行,尋找那些非主流的古村落。
秋雨悠悠飄落,慢慢寫意了屬於江南的濕(詩意)意。車子漸漸往西走,山路起伏。透過窗戶望去,霧蒙蒙的群山與天空相連,分不清哪座是山。煙雨蒙蒙中,如影隨形,山坡楓紅杏黃,松柏綠醉秋色。薄霧籠罩的山野下,不時有馬頭墻、青瓦屋頂、低矮的院墻靜靜地依偎著小屋,清新古樸,這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我感嘆這鑲嵌在群山中的黑白太美了。難怪有壹句古詩說:我這輩子都沒夢見過惠州。純美,很高興妳來了。
徽州是壹本沈甸甸的書,需要靜下心來讀,細細品味,用心解讀。只有在閱讀和品嘗之後,我們才能體會其中的味道。只拿起壹本叫《徽州古韻》的書看了壹下,但是只能看壹部分。
我們走過壹村壹池,就像翻開《古韻徽州》,看到精彩的篇章,讓人愛不釋手。看完壹章,我們想翻下壹章,但又想再仔細看壹遍。我只想把自己揉進去。
帶著壹顆寧靜的心,慢慢體會穿越千年的古建築的魅力。讓這裏的遙遠和深邃帶給我壹種平和與安全感。
精致莊重的徽派建築獨具特色,古村落與自然環境相融,以山為基、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可圈可點。青瓦白墻飛檐,承載著斑駁的歷史痕跡,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徽州(這裏所謂的徽州已經超出了行政範圍,是徽州文化的覆蓋區域)、徽商、徽菜、徽派……壹個徽字引發了多少歷史情懷?走進荒地,這個曾經沒落貴族逃亡的地方,演變出了影響大半個中國的文明文化。避難遷徙的王氏世家,把外面的精彩帶到了幽山,融入了中原文化。他們信奉讀書,繁榮了徽派文風。時至今日,徽州文化依然自成體系。作為徽州古建築“三絕”的民居、祠堂、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物質載體。他們以官商身份下新安江,跋涉徽州、杭州的古棧道,直達蘇杭。現在看蘇州同裏、西塘、烏鎮的周莊,感覺那裏的建築都是白墻青瓦,是徽州風光的再現。原來都是那邊徽商努力的結果。
李白“鏡中走,屏中鳥”的詩句,為徽州山水註入了靈性和深邃雋永的神韻。漫山遍野色彩斑斕,與白墻黛瓦的徽州古民居相得益彰。從高處往下看,隨處可見不知名的村落,鑲嵌在花海中,形成了獨具皖南特色的美麗風景。
我們走在濕漉漉的山路上,仿佛置身於壹幅巨大的水墨畫中。煙雨中,長山戀,村中籠罩著薄雲,翻起浪花,由淺入深黃、紅、綠,色流轉,忽入蓬萊仙韻,欲醉。突然,壹戶人家開始抽煙,瞬間,壹股青煙裊裊升起,煙火也多了壹點。
我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看我。漫山遍野耀眼的紅色,讓我成了壹景壹景的中間,我真的是不死之身。
徽州凝重而富有詩意。那錯落有致的古民居,鑲嵌在山間的古村落,遠看是風景,近看是畫,走進去是壹本沈甸甸的線裝書。幽靜的走廊裏,在大和的白墻之間,妳可以輕輕地走在綠色的石板上,靜靜地深呼吸,仿佛會聞到壹本厚厚的書。
打開《畫壹個中世紀的村莊——美麗的塔川》,壹個安靜的小村莊,躍入眼簾。深秋時節,樹木、田野、村莊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如畫風景。二三十座古宅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秋景獨特,讓蕭艾不斷開裂,賺得美景。爬上樓梯,漫步在古村,享受山裏村民淳樸純粹的生活樂趣,欣賞“前屋繞溪”、“竹山鳥鳴”、“塔川窯洞”,就能輕松地投入到“塔川秋色”的美好畫卷中。信手拈來壹片落葉,收獲了塔川的秋色。希望我們的到來不會打擾到原本的寧靜。
呈坎,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學家朱譽為:“呈坎是江南第壹村。就像壹個世外桃源,獨立自主,永垂不朽。全村按照《易經》八卦觀念、陰陽(呈)合壹、天人合壹進行定位和布局。第三街九十九巷,如迷宮壹般,是“天、隧、人”的結合體。當地常有壹句諺語“十有八九迷路留在呈坎”,用來解釋走進呈坎的人。傳說呈坎是風水寶地,出了很多頂尖的文人墨客。我想,因為讀書,呈坎才擁有了豐富的書籍,成就了壹個人才。
走過壹個又壹個村莊,那濃濃的古韻仿佛從發黃的線裝書裏跳出來,迷了眼,醉了心。宏村和大家壹樣宏大,七嶺秋陽色明媚,石城楓林美不勝收,世界上最圓的村莊有壹個很有詩意的名字——菊徑。可惜時間太短,還有很多章節和頁面要看,不過沒關系。留點遺憾,下次認真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