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淒楚之情蕩氣回腸
詩的開篇追述自己早年入仕的機遇以及後來抗元兵敗的經歷,首尾兩件事以概其余,呈現出時間的跨度,蘊含了詩人為國為官的種種辛苦;既而指出當時的局勢:國家山河支離破碎,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回首往事的殘酷,瞻念國家的災難,感喟身世的坎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字裏行間我們不難感受到詩人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五六句緊承前意,進壹步渲染生發,由對往事的痛苦回憶和對國家時局的殷憂回到現實,孤軍勇戰、兵敗被俘的詩人如今被囚禁在零丁洋的戰船上,孤苦伶仃,身不由己,詩人心靈的痛苦顫栗不言而喻。這裏詩作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也把詩人的哀怨之情推向高潮。
二、慷慨之誌感人肺腑
從構思來看,前六句把詩人悲憤傷痛的情感渲染到極致,後兩句則筆鋒壹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壹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詩句,表現了詩人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人難免壹死,詩人願為國而死,舍身取義,留下壹片丹心,照亮史冊。詩歌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壹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壹曲理想人生的贊歌,也成了後來無數仁人誌士的座右銘。
三、斐然文采超凡脫俗
文天祥二十歲考取進士,從這首詩歌也可以看出詩人超凡的文才。“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沈。貼切的比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境遇,蘊藏著極為深摯沈痛的情感,而詩人又著以“風飄”“雨打”,更凸現出情景的淒苦。“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詩人巧妙地擷取“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地名,使兩個具有雙層含義、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表現出昔日“惶恐”與今日“零丁”的情狀,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這兩句對仗工巧,語意雙關,渾然天成,別有情味,令人百感交集,讀之愴然泣下,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總之,這首詩熔敘事和抒情言誌為壹爐,格調沈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表現手法別具匠心,是壹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作者單位:山東陽谷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