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青山綠水亭臺樓閣詩句如下:
1、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賞析: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壹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詩的主旨在描寫登樓望遠時,心中寂寞思鄉的感慨,作者從仙人乘黃鶴來此遊憩的美麗神話,點出黃鶴樓,接著由仙人已離去,永遠不再回來,只留下黃鶴樓及晴川、芳草、漢陽樹、鸚鵡洲,與白雲***悠悠千載,寄托思家的情結。
2、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裏《小池》。
賞析: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壹股涓涓細流的泉水。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壹“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壹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壹“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幹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
3、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賞析: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
4、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賞析: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壹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壹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
“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無法相映成趣,也就無“兩相和”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