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寫的憂國憂民的詩句

李白寫的憂國憂民的詩句

1. 李白的關於憂國憂民的詩句

李白的關於憂國憂民的詩句 1.李白的關於“憂國憂民”的詩有哪些

1.《行路難·其壹》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3.《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4.《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6.《塞下曲六首·其壹》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體現詩人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遊>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遊>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唐?杜牧>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 壹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範仲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裏選的是第壹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戍邊將士為國禦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後四句刻畫人物,表現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

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正是為後四句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主題。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境的艱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劍外,指劍門關以南,也稱劍南,這裏代指古代蜀地。

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壹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於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沈郁、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壹掃往昔沈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後,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壹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兩句以轉作承,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

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詩的後兩聯,繼續就喜意升華,由前面的國喜、家喜,轉入寫喜歸,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放聲高歌,準備趁著大好春光早日返鄉的心情。

這是壹首有名的“快詩”,開篇伊始,即運筆如飛,四聯八句,壹氣呵成,情感熾烈。它之所以 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主要在於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南 園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註釋:吳鉤,壹種形似劍而彎的刀。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稱。

這裏泛指武器。淩煙閣,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壹事業建功立業的的願望。 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氣魄豪邁,既是泛問,也是自問,在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抒發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愛國情。

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後,氣勢磅礴,喊出揮刀殺敵、馳騁戰場、收復失地的心聲,字裏行間表現了壹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壹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壹氣呵成,節奏明快,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

詩的後兩句則是呼籲有誌男兒“帶吳鉤”效命沙場,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淩煙閣上那些功臣壹樣,為國建功立業。(當然,聯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全詩運用設問、借代等修辭手法,語言通俗易懂,壯誌豪情與愛國熱情溢於字裏行間。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註: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裏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並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對復國大業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誌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

詩人心頭始終郁結著慷慨之情,所以當夜深人靜、聽窗外風雨時,觸景生情——由風雨大作的氣勢聯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從而抒發了詩人寶刀不老,願為收復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誌豪情,並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勇武及收復失地的壯誌。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

3.陸遊寫憂國憂民的詩,李白寫離別的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註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壹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誌,萬裏猶比鄰."這裏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壹首贈別名作,它和壹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壹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壹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詩題壹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釋:芙蓉樓:據《壹統誌》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壹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壹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註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壹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 [4]唯:只. 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贊嘆!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臺寫的壹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壹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壹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壹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後又往來於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第四節 宋人送別詞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裏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註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仄韻. [2]驟雨:陣雨. [3]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4]留戀處:壹作"方留戀處". [5]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6]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

4.關於憂國憂民的詩句

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遊《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遊《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宋.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遊《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沈——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楚.屈原《離騷》

16.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三國.曹操《蒿裏行》

1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18.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唐.陳陶《隴西行》

24.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裏《竹枝詞》

25.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牛》

26. 但願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於謙《詠煤炭》

5.關於憂國憂民的詩句有那些

關於憂國憂民的詩句: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遊《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遊《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宋.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遊《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沈——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楚.屈原《離騷》 16.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三國.曹操《蒿裏行》 1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18.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唐.陳陶《隴西行》 24.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裏《竹枝詞》 25.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牛》 26. 但願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於謙《詠煤炭》。

6.關於憂國憂民的古詩有哪些

1,唐代.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宋.陸遊《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壹》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明.李夢陽《秋望 》

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7.表現憂國憂民的詩句和現代詩歌

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做鬼魂.____陸遊<書憤>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____李白<獨漉篇>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____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壹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____陸遊<夜泊水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_____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俱歡顏.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遊《示兒》

8.憂國憂民的古詩句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南 園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書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關山月》

陸遊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沈沈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

南望王師又壹年。

遺民忍死望恢復,

幾處今宵垂淚痕。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範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遊《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人海,五千仍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