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神農為了嘗百草,壹天之內中了幾十種毒?

神農為了嘗百草,壹天之內中了幾十種毒?

這個傳說來源於《神農本草經》。

壹、關於《神農本草經》:

1、《神農本草經》又叫《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醫藥典籍。

2、它的原書已經散佚,現在看到的由後人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而成,所以,該書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記載。這本書按上、中、下三品分類記載了365種藥物的主治、功效。除此之外,它還總結概括了藥物的四氣五味、有毒無毒,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及服藥方法、劑型忌宜等中醫方藥基本理論。這個典籍托名神農所著,實際上是歷代醫家醫藥知識和經驗的總結。關於這個典籍的成書年代,壹說是春秋戰國時期,壹說是漢代。我們不妨籠統壹點說,成書於秦漢時期吧。這正是炎帝、神農氏傳說的形成時期(主要集中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轉述這個傳說的文字大多數也是這個時期出現的。

二、“神農嘗百草,壹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來源:

1、《神農本草經》壹書稱:“神農嘗百草,壹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傳說中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不惜親身驗證草木的藥性,歷盡艱險,遍嘗百草,壹日遇七十二毒,舌頭麻木、頭暈腦漲,正值生命垂危之際,壹陣涼風吹過,帶來清香縷縷,有幾片鮮嫩的樹葉冉冉落下,神農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暢,諸毒豁然而解,就這樣,神農發現了茶。

2、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曰:“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羸蛖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饒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壹日而遇七十毒。”

3、晉·幹寶《搜神記》卷壹:“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讀音xiù,泛指各種氣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4、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雲:“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

5、?唐·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謂:“(神農氏或炎帝)於是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

6、宋·羅泌《路史·外記》說:炎帝神農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養其性命而治病。壹日間而遇七十毒,極含氣也。”

7、?宋·鄭樵《通誌》記載:“民有疾病未知藥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熱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壹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雲神農嘗百藥之時,壹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又作方書以救時疾。”

8、清·袁了氏《增補資治綱鑒》雲:“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溫平寒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常壹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立矣。”

三、關於神農氏:

神農氏,即炎帝,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在民間傳說中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相傳他是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他發明了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他是傳授人們以藥治病的醫學發明人,又被後世尊為醫藥之神,《神農本草經》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四、關於茶:

1、壹般認為,神農嘗百草只是歷史傳說,但這個在伏羲之後黃帝之前的神農氏時代確實是人類剛剛從野蠻步入文明,進入原始農耕的時期。壹切後世的人類文明,諸如農、醫、工、商、文藝,都從這時起步。而茶葉的發現和作藥用,也在這時開始的。盡管神農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但是大致可信的是我國利用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這壹時期,至少已有四、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2、晉常璩所撰的《華陽國誌》記載茶事有五處,其中談到周武王伐商滅紂時,參加征戰的巴蜀等南方小國部落把茶作為結盟約好的貢品,敬獻給周武王等。周武王伐紂時約在公元前1006年,據此,我國有確切記錄的“茶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既然是貢品,自然十分珍貴,當時也許是不容易得到的,更不用說在民間廣泛普及了。至於這些茶葉的用途,後人就不得而知了。唐代陸羽在《茶經》裏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可見茶聖陸羽也肯定了茶葉在上古時期已經被人們發現了,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經有飲茶的習俗了。

3、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裏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的詩句,有學者認為此“荼”即為現在的茶。還有的把《禮記·地官》的“掌荼”、“聚荼”,解釋為茶禮。但是,古代的荼字壹字多義,並非專門指茶,也有的指苦菜、茅莠之類。

4、迄今為止,現存史料無法清楚地解答茶的起源,不過,先秦時代沒有把茶當作主要飲品是確切無疑的。那麽,當時的主要飲品是什麽呢?據《天官》記載:“漿人掌***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水,最為普通和基本。漿,是用水煮米時瀝出的米湯。醴,就是甜酒。涼,就是冰。醫指酸梅湯,因其能幫助消化,古人認為有醫用價值,故稱之為“醫”。酏就是飴糖,用水調和沖飲。可見,先秦時雖然有人飲用茶,但這種最富有詩意與審美情趣的飲料並沒有進入主導者的行列。飲茶習俗的風行,是壹個逐步演變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