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洗漱之前,習慣了先燒水泡茶。
數據分析,人體經過壹整夜的新陳代謝,水分散失若幹,血液濃度上升,對健康不利。喝茶可以有效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讓身體恢復到平衡狀態。
我喜晨起喝茶,並不只緣於茶的健康屬性,更緣於茶之清香清澈可以蕩昏寐、滌煩塵,是壹日好心情的開端。
通常我會用玻璃杯沖泡壹杯綠茶。
綠茶,其生產過程中未經發酵,據稱對抵抗電腦手機輻射最為有利。
我之首喝綠茶,是偏愛綠茶給予的眼福和口福:
眼福,是欣賞綠茶在玻璃杯裏舞動的美妙,隨水輕舞的茶葉恨是妙曼,正所謂:
壹籠翠衣隨水翻轉,
嬌嫩的面容如此清秀。
口福,是品味綠茶的清爽清香與活力,每飲綠茶,如在青山綠水間流連。
根據口味和心情,有時我也會選擇品飲其他茶類,只是通常選擇綠茶的頻率會比較高壹些。
有人會說了,茶性寒涼,不宜空腹飲用。引述的理由多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有茶性寒壹說。
其實,時移事異,李時珍所處時代為明代,時只有蒸青綠茶。現代茶葉已發展六大茶類多種工藝,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完全相同。
即便綠茶,也有炒青、烘青等工藝,若人體本身沒有bug,是不存在寒涼壹說的。
晨起空腹喝茶是否合適,自己試壹下便知曉了,人體自身才是最精密的檢測儀器。於我,是合適的。
(二)
中秋家人聚會,93歲的老姑媽耳聰目明、神采奕奕。
老姑媽沒有專門的身體鍛煉,只是喜歡唱歌。凡天氣合適,便與幾個老朋友相約在戶外唱歌。他們的老朋友合唱小組年紀最小的,也有89歲了。
唱歌,能有效調動人體內部氣息的運動,其實是壹種很好的鍛煉方式。
我選擇的氣息運動方式,是早晨的朗讀,我將之稱作懶人鍛煉方式。
選擇壹本喜歡的書,挺直站立,大聲朗讀,音量盡量大,讓氣息貫通四肢胸腹。時長不拘,若感覺疲勞了便不必堅持。
在等候燒水的空閑時間裏朗讀,於身體和心智都是有利的,還提高了時間的利用效率。
(三)
大多的時間,我是喜歡在外吃早餐的。通過早餐享受美味並感受城市活力是壹件有趣的事情。
我居住在西南的城市貴陽,這壹個煙火與詩意兼具的城市。
貴陽起得早,五點多,街道上就有了早餐車(這時夜裏最晚的宵夜爐火還沒有盡滅)。
早餐最熱鬧的時間是6點半到8點半,通常早餐車會在9點之前收攤。門店裏的早餐會壹直供應,直到與午餐無縫連接。
貴陽早餐供應的品種十分豐富,油條豆漿、糯米飯、各色粉面、油炸豆沙窩、烤糍粑、碗爾糕?還有已經本地化了的其他地方風味小吃,如福建千裏香餛飩、遵義劉二媽米皮、恩施土家餅等等。
吃著可口的食品,聽著街頭巷尾的聒噪,微笑著,感覺生命中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