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遇見茶:人在草木間

遇見茶:人在草木間

俗語有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戶,都離不開茶。文成公主入藏時,嫁妝中便有茶葉;文人雅士喜歡相邀品茗,二三摯友相聚,談天說地、談古論今;民間茶友則會拿出自己的好茶互相品鑒交流,對他們來說也是樂事。

在絲綢之路上,茶葉還被作為大宗商品,通過蜿蜒曲折的陸路和碧波萬頃的海路傳入西亞乃至歐洲地區。從此,茶文化連同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獨特的東方哲學壹起播撒四方。可以說,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不僅因為這裏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樹,更因為這裏的人們將茶視為壹種溝通天地的生命。

從版圖上來看,福建的地理特點可以用“依山傍海”來概括,其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山水交融的八閩大地,遍植被茶聖陸羽譽為“南方嘉木”的茶樹。毫不誇張地講,福建茶文化凝聚著獨特的地理靈性,而茶類的創制要數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藝也數福建最奇。

福州茉莉花茶、安溪鐵觀音、福鼎大毫茶、武夷山巖茶……福建可謂是茶之王國,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鐘。無論是居家之地還是辦公場所,茶壺、茶杯、茶勺等飲茶器具不可或缺。臨出家門,手提包裏抑或衣服口袋也不忘揣幾包茶葉,以備不時之需。茶臺上擺放的些許茶寵,更是為品茶氛圍增添了幾分雅性和生趣,也寄托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與期冀。

福建的許多地方,人們均有早晚飲茶的習慣,對茶的依戀幾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閩南人嗜烏龍茶,福州人好花茶,閩北人喝烏龍茶和綠茶,閩東人則飲綠茶。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壹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裏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壹日無茶”的俗語。值得壹提的是,閩南人喜歡用小懷品味“功夫茶”,茶香四溢,茶韻無窮;而閩北人則酷愛使用大碗來飲用擂茶,趣味盎然,別有風情。

當地人飲茶,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十分考究,尤其看重“水、火、茶”三個要素。茶具越用越珍貴,長時間用來泡茶的茶具,裏面所凝結的“茶垢”會讓茶具就算不放茶葉也能散發出茶香來。說到水,最適合用來泡茶的水是泉水,用到的火則是炭炎為主。燒水也有壹番功夫,要把水煮三沸方可用來沖泡。從閩東到閩西,從閩南到閩北,八閩大地上形成了富於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據史料記載,閩茶文化萌於漢,興於唐,盛於宋,留下了不少的詠茶之作。唐代就有如詩人徐夤留下“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的詩句。至宋代武夷山茶詩尤為輝煌,如蘇軾“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朱熹“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手自栽”、範仲淹“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等,都是對武夷茶的千古絕唱。此後,明清及近現代也有大量名人盛贊吟詠。幸好還有這些詩詞佳作,可以讓後生壹同品味昔日武夷茶的馨香,以武夷茶為代表的閩茶文化的豐富性亦可從中窺見壹斑。

“春季裏來暖洋洋,家家戶戶春耕忙,茶女提籃來采茶,早早來到茶山上。壹邊采,壹邊唱,好像上臺把那演員來當,沒有觀眾自欣賞,茶女喜呀喜洋洋……”如今的社會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茶女韻唱福建民歌《采茶歌》的傳統卻壹直沒有變。

眼下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將至,正是采摘明前茶的好時節。所謂“明前茶”,即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經過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再加上此時的茶葉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屬於茶中佳品,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清明前後是采茶的旺季。茶農的心思都在茶山上,特別是女主人們,更是放下了其他壹切的農活。前壹個晚上已在堂屋坪裏將天看了又看的主婦們,知道第二天是個采茶的好日子,天剛朦朦亮便起來麻麻利利地將家務事打理好,然後背著小竹籃,叫上隔壁的茶農,像趕集似的急匆匆地進山去。正值陽春的茶山像穿了盛裝壹般,樹木都泛著春意,壹片翠綠,置身各處山頭的采茶女心裏裝著的都是滿山滿嶺的茶林。漫山遍野彌散開來的采茶人,刷刷不停地朝前采,好像壹副天然油畫,也恰似壹首勞動贊歌。

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相傳北宋元豐二年,東坡守杭,褐拜壹寺院,未報家名。方丈曰:“坐,茶”;方丈近觀,秀才,曰:“請坐,上茶”。東坡頜首恭謝,寒喧數語。方丈曰:“尊姓大名?”東坡曰:“鄙人蘇東坡。”方丈乍驚:大文豪也,“請上坐,上好茶”。別時東坡書寫壹幅對聯贈於方丈: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憶及故事,是想說明茶是禮敬的表示和友誼的象征。從古至今,若是有客來訪,即便只是街坊鄰居來串個小門兒,主人家必是先端上壹碗熱茶,以表歡迎。主客之間的話匣子,也正是在裊裊茶香中慢慢開啟。凡有客人進門,不請客吃飯是可以的,但不敬茶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中國民間的這種茶禮,突出反映了人們篤高誼、重友情的優良傳統。從元代《同胞壹氣》的茶畫,到清人以“束柴三友”為題作茶壺,從宋代汴京鄰裏“支茶”,到南京宋杭城送“七家茶”,從唐人寄茶表示友人深情,到今人以茶待客和茶話會,都表達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重情好客、以茶示禮、以茶載道、以茶入禪的傳統美德和精神追求。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與人們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靜、清、儉”精神,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相契合。正所謂“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喚友,而喝茶還真是壹件清靜的事。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壹種‘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著什麽,並非人人懂得。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時心裏能將瑣事暫且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