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軾"壹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壹點無 "對聯原是兩個字謎,請問是何字?

蘇軾"壹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壹點無 "對聯原是兩個字謎,請問是何字?

對聯的字謎是死、禿。

關於此對聯的典故:

蘇軾被貶嶺南為官,壹日無事遊山,只見壹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蘇軾見此情景十分驚奇,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用燈火燙傷了他的臉,罰跪廟門口三日示眾。蘇軾壹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壹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壹心想要留他的手跡。因此,蘇軾壹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軾留個手跡。

蘇軾本來對這個方丈沒有好感,現在更加憎惡他的偽善和市儈行徑。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

老和尚壹聽蘇軾只要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磨墨展紙,立刻滿臉堆笑,連年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軾奮筆疾書,壹幅對聯壹揮而就:“壹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壹點無”。

時隔不久,佛印雲遊來到此山,見了對聯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原是兩個字謎,妳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麽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擴展資料

與蘇軾有關的對聯典故

1、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日行。

簡介:相傳蘇軾有壹年春節前寫了春聯貼在大門兩旁,以表慶祝。可是壹貼就被揭了下來,反反復復,大概是蘇軾名聲太大了,慕名者眾多。蘇軾靈機壹動,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壹招果然有效果,貼上去便不再有人揭。

次日壹早,蘇軾在“福無雙至”後添上“今日至”三字;“禍不單行”後寫上“昨日行”三字,兇聯就成了喜聯,壹時傳為美談。蘇軾的才華也顯露無遺。

2、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磬(慶)裏有魚(余)。

簡介:蘇軾朋友甚多,其中有個詩僧佛印。這人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

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心生壹計,故意說: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便說:“誰不知下句是:積善人家慶有余。”

話音剛落,蘇軾大笑:“既然磬(慶)裏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出壹道吃吧。

3、半邊山,半邊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壹塊碑,壹行字,壹句成聯壹句空不過。

據傳,廣東嶺南有人出聯,無人對得出,便把聯語刻在石碑上:“上聯:半邊山,半邊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蘇東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請蘇東坡對。東坡壹看,問道:“壹塊碑,只壹行字?只壹句上聯?”

說罷轉身就走。於是,當地人說蘇東坡也對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調元也到了此地,當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並把蘇東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訴李,請李調元屬對。

李調元說:“蘇東坡已對出了,何須再對!”眾人大驚。李調元說:“蘇東坡的下聯是: 壹塊碑,壹行字,壹句成聯壹句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