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有三兩桃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藜蒿短芽滿地,
正是河豚想上的時候。
詩歌翻譯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被稱為蘇東坡。梅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流傳至今的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主題摘要:
《惠崇春江夜景》這首詩成功地描繪了初春春江的景色。作者以其細致敏銳的感情,捕捉到了季節變換時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初春的喜悅和贊美。
《惠崇河畔夜景》的詩性特征:
竹林外兩三朵桃花開,鴨子戲水。他們最先註意到早春河水變暖。沙灘上長滿了藜蒿,蘆葦已經長出了短芽,河豚也即將逆流而上,從海裏回到河裏。
這是壹首著名的畫詩。作者不僅捕捉到了惠崇畫作《江邊壹景》的內容,而且展開了合理的想象,這表明作者精通繪畫藝術
前兩句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水暖鴨先知”。
“竹外有三兩桃花”寫河堤上的情景。在翠綠竹林的映襯下,林外的幾朵桃花呼之欲出,分外鮮艷奪目。“三兩枝”說明春天剛剛到來,萬物復蘇,季節特征非常鮮明。
《春江水暖鴨先知》由遠及近寫的是河中情景。當河水變暖的時候,河水可能整個冬天都是寂靜而沈悶的。在鴨子的挑釁下,碧波層層蕩漾。看來春天真的來了!壹個“先”字照顧到了上面說的“三兩個分支”,結構緊密。
最後兩句,“蘆蒿滿地短葦芽,正是河豚要上的時候。”
“蘆蒿滿地短葦芽”,郁郁蔥蔥的蘆蒿已經鋪滿了大地,但我看到幾片淡黃的蘆葦露出了新芽,黃綠色的大地頓時煥發了生機。
《是河豚要上去的時候》以畫中沒有的《河豚要上去》結尾,讓畫面更有動感。“欲”字再次點出了早春的特點,關照了全文。